第19章 赵氏(2/2)
景澜三十一年,因平定玉京之乱有功,加封太傅,兼领吏部尚书事,仍掌兵部印,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勋阶上柱国,世袭锦衣卫指挥使,予诰命三世,丹书铁券,免二死,子孙免一死。
晚年加太师,赐第长安门外,肩舆至殿前,赞拜不名,诏书不名。
李华都懵了,你还真把你爹搬出来了,关键是她爹还真管用,且不说那么长的名头,光是丹书铁券这一个,就够了,更不用提还平定了玉京之变。李华不由得感慨,投胎真是门技术活!
李华强装平静,说道:“既然如此,那这次就看在赵…赵…赵阁老的面子上,本世子就不计较了。”由于赵秉弘名头太多,李华也不知道该叫那个,只能叫他赵阁老。然后对着赵氏身后的钱士升说道:“钱大人,你还真找了个好岳父。说完,就招呼芍药离开。这时,赵氏毫不客气的说:“世子殿下,芍药是我家父买给我的陪嫁丫鬟,世子殿下就这样带走,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李华没想到这个赵氏竟敢蹬鼻子上脸,自己已经不计较劫匪的事了,她反而和自己要起了芍药。李华于是没好气的说道:“钱夫人,明明是你把芍药送到我房间里,让她伺候我,现在怎么又要要回去。”“什么,我送去的?”赵氏不可置信,看向芍药,后者悄悄来到赵氏身边,耳语了几句,赵氏听完后,狠狠瞪了一眼钱士升,然后说道:“是妾身记错了,芍药既然伺候得世子满意,就留在世子身边吧。“她强扯出一抹笑,眼神中却有些舍不得。”“只是这丫头从小在妾身身边长大,若是有什么不懂规矩的地方,还望世子海涵。”
李华并未多言,只示意厉忠整顿车马准备启程。他正欲领着芍药转身离去,一旁的赵氏忽然上前一步,动作迅疾却悄无声息地拔下自己发间一支半旧的银簪,不由分说便塞进芍药手中。
芍药一怔,下意识地便想推拒,那簪子虽素净,却显然是赵氏贴身的物件。
赵氏却用力握住她的手,不容她退回。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抬起眼,深深地望了芍药几眼——那目光里交织着难以言喻的悲悯、一丝同为身不由己之人的苦涩,或许还有几分无声的嘱托。随即,她松开手,决然转身离去,背影很快消失在忙碌的下人之中。
芍药怔在原地,掌心那枚微凉的簪子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沉重得让她心头发酸。她最终默默地将簪子紧紧攥住,藏入了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