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 > “德意志”的内讧?

“德意志”的内讧?(2/2)

目录

更具毁灭性的是架设在当地大学钟楼的155毫米榴弹炮,这些昔日缴获自沙俄陆军的旧式重武器将港口区的钢铁十字防线轰成锯齿状缺口。当克罗地亚突击队戴着防毒面具冲入硝烟时,守军发现他们的刺刀上竟刻着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的哈布斯堡徽记——这是维也纳军工博物馆特供的历史威慑武器。

波旁王朝的崩溃速度超乎所有人预料。6月17日至23日,战线向南溃退23公里,埃布罗河畔重新整编的残部发现连加密电报本都被奥匈信号兵破译。那份用金线绣着波旁纹章的求援信送至柏林时,威廉大街的外交官们正为德奥谈判准备着致命筹码:五十辆刚下生产线的二号坦克被故意滞留汉堡港,炮塔上还留着克虏伯工厂未及清理的切削碎屑。

7月1日的谈判桌上,桃花心木的纹理间流淌着同盟国体系的裂痕。德国特使冯·巴本推过《德奥协同作战备忘录》时,刻意将第五款延续1914年物资供给协议正对奥匈代表金斯基亲王。

这位精通冶金学的亲王用镀金裁纸刀轻点条款:贵国去年囤积的钨矿石足够制造三十万发穿甲弹,现在却要榨干我们的战略储备?当慕尼黑兵工厂的弹壳剖面图摔在桌面,吊灯的水晶坠饰映照出鲁尔区焦炭与波希米亚钨矿的致命价差——这0.3马克\/吨的差价最终撕裂了延续58年的钢铁同盟。

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奥匈帝国的战术胜利反而加速了其战略困境。他们在毕尔巴鄂港竖起的双头鹰旗帜下,德国秘密将88毫米高射炮部署到巴伐利亚边境;而维也纳参谋部地图上那条经直布罗陀通往北非的虚线,此刻正被两西西里潜艇的潜望镜密切监视。

这场发生在伊比利亚的角力,本质是两大王朝四百年恩怨的延续: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波旁王朝正是从哈布斯堡手中夺走王冠,如今奥匈的报复性与所谓的“多瑙-亚得里亚的外交突破”却催生了更危险的潜在敌人——昔日盟友德意志帝国在中欧的霸权已从经济渗透升级为军事威慑。

当8月的季风吹过比利牛斯山脉,战局呈现出诡异的平衡:北线的加拿大军队困于葡萄酒运输线瘫痪,南线的德国志愿军因钨矿供应短缺被迫缩减装甲突击频次,东线的奥匈帝国在占领区推行茜草种植计划以替代军服染料进口。

而在公社的地下印刷厂,玛格丽特正指挥排字工人将西班牙水文图与形式各异的不同时代西班牙排水渠图纸叠印,这张后来改变马德里战役走向的合成地图,边缘还留着那封改变一切的电报的油墨印记——17个单词的情报,最终撬动了横跨欧陆的文明断层。

这场混战最深刻的启示,或许藏在那批被加拿大军队缴获的手册里。无政府工联战士在手册扉页写道:自由如同创作歌曲,需要精确的节奏与即兴的创造。而当德国谈判代表愤然离席时,奥匈外交官拾起落下的钢笔,在备忘录空白处补全了被刻意删去的条款——德意志绝对保障奥地利方面对多瑙河和巴尔干的利益。

而当这一消息传到公社,正在巴黎市郊兵工厂检验凯瑟琳突击步枪性能的玛格丽特不禁笑出声来,她摇了摇头,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的内讧,在她眼里毫无疑问是欧洲帝国主义上演的又一出大戏。当利益冲突时,同室操戈亦不足为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