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第三国际大会(三)(2/2)
而面对工人与农民间的显着差距,在冲突相对缓和的地区,如公社和北意大利地区,工农联盟的概念已经早早建立起来。这些地方的农民对于工人阶级的斗争表现出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巴黎盆地这样的广泛农业地区,早已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和社会化,农民与工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然而,在矛盾更加尖锐的地区,比如芬兰和俄罗斯的广阔领土上,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地区原本就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而布尔什维克党又以组织集中化、纪律严明着称。在这种背景下,布尔什维克们面临着来自广大富农、中农以及白军等保守势力的巨大威胁。这些保守势力往往代表着既得利益者,对工人革命持反对态度。因此,布尔什维克们在这些地区面临的小资产阶级挑战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上的,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在苏维埃工兵代表大会上的公然背叛就是其证明。由于布尔什维克持续的战时经济的原因,这些地区的小资产阶级也难以信任布尔什维克党的政策和主张,导致工农联盟的建设受到阻碍。
而对于小资产阶级的另一个主体——手工业者与小市民方面,双方却是一致态度。这些人本来就会随着大工业的普及而逐渐被淘汰,因此在他们当中揪出那些投机主义者并将其消灭后,剩下的人自然会被抛到无产阶级阵营中去。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无法在工业社会中永远持续下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手工业和小商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最终导致他们失去生计和社会地位。这种情况将迫使他们加入无产阶级队伍,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变革。
到最后,公社方面更加赞同葛兰西的主张,认为应该采取温和的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联盟则选择保持中立立场。东欧的诸代表团大多支持朱加什维利的观点,他们认为需要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来推动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根据大多数原则,葛兰西的观点最终获得通过。
尽管如此,国际对这个决定仍然持谨慎态度,并作出了可以根据各国国情灵活实施的指示。这样做既尊重了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又给予了一定的自主权。
然而,朱加什维利派系中的激进部分提出的对农民特殊征粮方案却遭到了坚决抨击和明令禁止。这些方案被认为是反人道主义的,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农民生活困难、饥饿甚至死亡。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基本人权,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