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代建标准的国家推(1/2)
初冬的阳光透过国信集团总部的落地窗,在会议室的红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赵山河指尖摩挲着一份盖有住建部公章的红头文件,标题“关于推广《国信保障房代建服务标准》的通知”几个黑体字,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文件旁,那只深蓝色文件夹静静躺着,封面“国信代建”的烫金字样,如同这几年国信在地产乱象中坚守的初心,愈发清晰。
“赵总,住建部刚发来正式通知,我们的代建标准被列为全国保障房代建参考标准,下周还要在京召开推广会,邀请您做主旨发言。”周磊快步走进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代建业务报表,脸上难掩兴奋,“截至目前,全国加盟企业已经突破30家,覆盖18个省份,前三季度代建业务营收15.2亿,占总营收比重达到42%,远超年初制定的35%目标。”
赵山河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报表上那些稳步增长的数据上,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他想起三年前接下旧城改造代建项目时,老副总王建军的那句嘲讽:“代建赚的都是辛苦钱,3%的管理费不够给员工发年终奖”。如今,正是这份“辛苦钱”,在楼市降温、高杠杆房企接连爆雷的2014年,成了国信最坚实的营收支柱。
“通知各部门,下周的推广会,让王副总也一起去。”赵山河合上文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周磊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这几年,王建军虽不再公开反对代建业务,但始终对“赚慢钱”的模式心存芥蒂,如今住建部力推国信代建标准,正是让他亲眼看看代建业务价值的最好机会。
推广会当天,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房企代表、住建系统官员齐聚一堂,当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念出“国信代建标准为全国保障房代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赵山河走上发言台,身后的大屏幕上,缓缓展开国信代建标准的核心框架——“资金监管三分离”“工程质量终身追责”“成本透明化管控”,每一条都直指行业痛点。
“房地产的本质是民生,不是投机。”赵山河的声音沉稳有力,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代建业务不追求高溢价,不依赖高杠杆,靠的是标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赚的是良心钱、长久钱。在当前楼市调整期,这不仅是国企的责任担当,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台下的王建军坐在第二排,看着大屏幕上国信代建项目的实景图——整洁的保障房小区、业主赠送的“国企良心”锦旗、100%的回款率数据,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当初为了拖延旧城改造代建项目进度,故意克扣施工队资金,结果被周磊的跟投制打了脸;想起去年鑫源地产烂尾时,国信因为坚守低杠杆、聚焦代建,不仅躲过一劫,还被县政府当成了救命稻草;想起上个月财务报表上,代建业务的毛利率虽只有8%,但回款稳定、零坏账,远比商品房业务的大起大落更让人安心。
会议间隙,好几家外地房企的负责人围着赵山河,递上名片,迫切地想要加盟国信代建。“赵总,我们想跟着国信做代建,哪怕管理费低一点,只要能稳赚不赔就行。”一位来自西南省份的房企老板诚恳地说,“现在高杠杆拿地就是找死,我们早就想转型了,就缺像国信这样成熟的标准和模式。”
赵山河让周磊留下对接,自己则带着王建军走到会场外的露台。初冬的风有些凉,却吹得人头脑清醒。“建军,你跟着我干了十几年,一直觉得我太保守,对吧?”赵山河看着远处的天际线,语气平和。
王建军沉默片刻,叹了口气:“赵总,以前我总觉得你放着地王不拿,偏要做代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是不懂变通。现在我才明白,你不是保守,是看得远。你看这些来加盟的房企,哪个不是被高杠杆吓怕了?我们的代建标准,现在成了国家认可的标杆,这才是真本事。”
“不是我看得远,是市场规律容不得投机。”赵山河从公文包里拿出那只蓝色文件夹,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是2011年他刚接手国信时做的风险预判报告,“你看这里,我当时就写了,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高杠杆房企资金链断裂是必然趋势,国信必须提前布局低风险业务。代建就是我们的护城河,现在这条河,终于成了行业的避风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