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88章 周磊的接班

第88章 周磊的接班(1/2)

目录

国信地产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桌首的位置空了半分钟——那是赵山河坐了五年的地方,直到周磊捧着一个蓝色文件夹走进来,皮鞋踩在地毯上的声音轻而稳,像他过去五年在安居苑工地检查质量时的脚步,每一步都落在实处。

“今天是我第一次以总经理的身份开班子会,”周磊把蓝色文件夹放在桌首,指尖在磨损的封面上轻轻摩挲——这封面还留着赵山河的指纹,五年前赵山河把它交给自己时,边角还没有这些因反复翻阅留下的毛边,“这里面装着国信的根,是赵总当年手把手教我的规矩,也是我们以后不能丢的底线。”

他翻开文件夹,第一页就是幸福里项目的跟投分红记录表,周磊的名字在最前面,旁边贴着赵山河当年手写的“风险提示单”:“跟投不是赌,是与企业共担,先算亏,再算赚”。会议室里的老员工都认得这张纸,当年李芳反对跟投时,赵山河就是拿着它,一条条讲清楚风险与收益,如今周磊再把它拿出来,没人再像过去那样质疑——国信这五年的稳定,早已让“稳”字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先汇报下当前业务结构,”周磊推了推眼镜,翻开文件夹里的最新报表,投影幕布上立刻显出一组数据:“代建业务占比50%,覆盖省内外8个保障房项目;保障房自主开发占40%,目前在建的三个项目均按进度推进,质量抽检合格率100%;商品房开发仅保留10%,且均为配套商业,负债率控制在38%,低于国资委要求的40%红线。”

坐在右侧的王建军微微点头——这位当年嘲讽赵山河“不懂行情”的老副总,此刻看着报表上的数字,想起五年前自己反对跟投、质疑保障房不赚钱的样子,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什么。周磊看在眼里,特意把文件夹翻到“城北地块亏损分析”那一页:“当年赵总拒绝城北地块,很多人觉得可惜,现在再看,那块地后来烂尾,接手的开发商亏了800万。这就是文件夹里的教训——国企的钱是国家的,不能为了抢机会而踩坑。”

会议开到一半,运营部经理提出疑问:“周总,现在有几个地级市来找我们做保障房代建,但对方要求加快进度,可能需要增加投入,要不要放宽点资金限制?”周磊没立刻回答,而是从蓝色文件夹里抽出一份“保障房项目进度与资金管控细则”,上面有赵山河当年的批注:“进度可赶,质量不赶;投入可加,风险不加”。

“进度可以协调,但资金必须按细则来,”周磊指着细则上的条款,“每个项目预留15%的应急资金,从国信的5000万应急池里划拨,不能挪用其他项目的回款。当年安居苑赶工期,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既没拖进度,也没出质量问题。”他顿了顿,补充道,“赵总常说,‘稳’不是慢,是不慌,这也是文件夹里最核心的规矩。”

散会后,周磊把蓝色文件夹带回办公室,放在原来赵山河办公的位置——书柜的第二层,左边是国信的章程,右边是历年的荣誉证书。他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是赵山河打来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退休后的松弛:“第一次开会还顺利?”

“顺利,”周磊看着文件夹里的“2012-2015年规划”,赵山河的字迹还清晰可见,“王总他们没提反对意见,我把城北地块的案例翻出来,大家都认可稳的重要性。对了,您之前提的‘保障房+长租房’模式,我跟团队算了下,先在城东保障房试点,把配套的100套房子改成长租房,租金按市场价70%收,既保证住户稳定,也能有持续收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