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蓝色文件夹的拒绝(2/2)
县长盯着蓝色文件夹里的案例剪报,沉默了半晌,终于叹了口气:“行吧,我知道你的脾气,认死理,不贪,但也不冒进。代建的事,我让县府办跟你对接,城北地块……就先放放,看看有没有其他开发商愿意接。”
从县府出来,寒流更烈了,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赵山河把蓝色文件夹抱在怀里,贴在胸口,抵御寒气。文件夹里的测算表、案例剪报、锦旗照片,硌在胸口,却让他心里踏实——他没辜负这份“国企担当”,没让国信走歪路。
回到国信,周磊正在办公室等他,手里拿着份“城北地块代建方案”的草稿——他知道赵总去见县长,肯定会提代建,提前做了准备。“赵总,县长那边……同意代建了?”
赵山河点点头,把蓝色文件夹放在桌上,打开,把城北地块的测算表和代建方案草稿订在一起,放进文件夹,新增了一页“城北地块代建记录”,备注“仅代建,不投资,代建费按成本的6%计算,保本微利”。“同意了,后续让工程部盯着,代建也要保证质量,不能因为只收代建费就马虎。”他顿了顿,看着周磊,“记住,国信是国企,不管做什么项目,都要守住两条线:一是不亏损,二是保质量,这两条线,都在这个文件夹里记着,以后你接手了,也要照着做。”
周磊看着蓝色文件夹,里面的每一页都写得清清楚楚,没有模糊地带,没有“人情账”,只有数据、规则、责任。他点点头:“赵总,我记住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城北地块成了县城开发商圈子里的“烫手山芋”——没人愿意接这个明摆着亏损的项目,直到月底,一家外地开发商找关系,拿了这块地,说“能拿到配套地块,后续能赚回来”。林晟在酒桌上听说这事,还跟人笑“赵山河太保守,放着好机会不抓”,手里的深圳旧车票被他拍在桌上,溅了点酒渍。
赵山河没理会这些议论,只是让周磊把“外地开发商接城北地块”的消息,记在蓝色文件夹的“行业动态”页里,作为后续观察的案例。他依旧每天按时下班,周末陪家人散步,蓝色文件夹放在客厅的书柜里,跟儿子的课本、妻子的菜谱放在一起,像个普通的家庭物件,却藏着国信的“定海神针”。
转过年来,2011年3月,城北地块果然出了问题——外地开发商拿了地,才发现配套地块的审批没那么容易,拆迁补偿又超了预算,资金链断了,项目烂尾,工地围了圈铁丝网,里面的挖掘机锈在原地,像尊废弃的雕塑。县城里议论纷纷,有人骂开发商不靠谱,有人说“当初要是国信接了就好了”,李芳在食堂跟同事吃饭时,也忍不住说“还是赵总懂行,要是当初接了,国信也得陷进去”——她现在提起赵山河,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抵触,眼里多了点佩服。
那天下午,赵山河路过城北烂尾工地,停下车看了会儿。铁丝网里的杂草已经长到膝盖高,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他从公文包里掏出蓝色文件夹,打开,翻到“城北地块亏损分析”那页,指尖划过“亏损500万”的数字,又看了看旁边的“幸福里盈利记录”,心里更明白:国企的“稳”,不是胆小,是对责任的敬畏,对风险的清醒。
回到办公室,他把“城北地块烂尾”的新闻剪下来,贴在蓝色文件夹的“行业动态”页里,旁边写了句批注:“盲目追求政绩与机会,忽视风险,终致失败。国信当以此为戒,坚守底线,稳健前行。”
文件夹合上,“国信地产”的烫金标签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块勋章,记录着不为人知的坚持——在这个人人抢跑的红利时代,总有人守着规矩,握着底线,把“国企担当”真正装进文件夹,也装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