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24章 跟投制的扩张

第24章 跟投制的扩张(1/2)

目录

2010年7月的晨光,斜斜切过国信地产的会议室玻璃,把空气中的浮尘照得分明。长条会议桌上摊着安居苑代建项目的图纸,蓝色的线条在白纸上延伸,像给“稳”字画下的注脚。赵山河坐在主位,指尖摩挲着桌角的蓝色文件夹——封面那张幸福里业主送的锦旗照片,在晨光里泛着温温的光,“国企担当”四个字的金边还没褪。

“安居苑项目总投资8000万,代建费按成本的8%算,利润虽然不高,但回款稳定,跟投门槛5000起,自愿报名。”赵山河的声音不高,却让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渐渐歇了。他翻开文件夹,里面露出幸福里的跟投分红记录,纸张边缘被员工们翻得发毛,“上次幸福里跟投的12位同事,最高分了2万,最低也有5000,账目都在这,大家可以看。”

话音刚落,后排的周磊就举起了手。28岁的他穿着浅蓝色工装,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的电子表——还是刚入职时买的,表盘边缘已经磕出了坑。“赵总,我投2万。”他起身时,椅子腿在地板上蹭出轻响,“安居苑的图纸我看过,户型都是刚需,质量把控我也能盯,投得放心。”

赵山河点头,在跟投名单上记下周磊的名字,笔尖顿了顿:“你是项目经理,得把更多精力放在项目上,跟投量力而行。”

“我算过了,2万是我半年的积蓄,不影响生活。”周磊笑着说,目光落在文件夹里的风险提示单上——上次幸福里跟投时,赵总也给每个人发了一张,上面写着“代建虽稳,仍需理性”。

会议室里的手渐渐多了起来,老员工们互相递着眼色。李芳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捏着一张空白的跟投申请表,指腹蹭过“跟投人签名”栏,纸页的糙感磨得她有点慌。上次跟投制推出时,她当众骂“国企凭啥让员工掏钱”,现在看着邻座的同事们争相报名,想起幸福里分红时,年轻人们拿着奖金单的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挠着。

“李姐,你不投点?”旁边的会计推了推她的胳膊,“安居苑是政府项目,不会出岔子,比存银行强。”

李芳咬了咬唇,把申请表往桌里挪了挪,却没抬头。她想起去年举报赵山河后,国资委调查时,赵总拿出的跟投资金监管记录——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连利息的计算方式都写在备注里。那时她就知道,自己错怪了人,可拉不下脸认错。

“还有要报名的吗?”赵山河合上山姆夹,目光扫过全场,在李芳身上停了停。他没点破,只是把文件夹推到桌中央,“申请表在这,截止到周五下班,想清楚再填,不用急。”

散会后,李芳磨磨蹭蹭地留在最后。会议室里只剩她和赵山河,晨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走到桌前,拿起申请表,指尖有点抖:“赵总,我……我想投1万。”

赵山河抬头时眼里带着点笑意,却没多问,只是拿出笔,在申请表上签了字,又从抽屉里抽出一张淡黄色的风险提示单,夹在里面:“1万不多不少,刚好。记住,跟投是为了让大家跟项目绑在一起,不是让大家赌。”

李芳接过申请表,指尖碰到风险提示单,上面的字迹墨色扎实,是赵总亲笔写的“理性投资,风险自担”。她喉咙发紧,说了声“谢谢赵总”,转身快步走出会议室,阳光落在申请表上,把她的影子印在纸页上,像个终于松了劲的叹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