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 第68章 把我的江山,一笔一划,写给你看!

第68章 把我的江山,一笔一划,写给你看!(1/2)

目录

那一夜,赵沐笙抱着怀中微微颤抖的少女,直到天际泛起鱼肚白。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所有的豪言壮语,在阿萤那句卑微而充满期盼的“是不是……就能走进你的世界了”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是用自己的体温,一点点捂热她冰凉的手脚,感受着她从僵硬到柔软,最后像只疲惫的猫儿,在他怀中寻了个最舒服的位置,沉沉睡去。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在阿萤恬静的睡颜上时,赵沐笙一夜未眠,眼中却没有丝毫疲惫,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决然。

他轻轻地,为她掖好被角,然后起身,大步走出了木屋。

孙芷君早已带着几名书吏等候在门外,手中捧着厚厚的竹简,准备汇报昨日刚刚统计出的新城建设进度和物资消耗。

“主公,工部那边……”

“所有事情,都停一下。”

赵沐笙抬手,打断了她的话。

孙芷君一愣,她从未见过主公用这样不容置喙的语气说话。

“从今天起,一连三天,桃源镇所有事务,由你和周虎全权处置。任何事,都不要来找我。”

“主公,可是发生了什么要紧事?”孙芷君心中一紧,下意识地问道。

赵沐笙回头,看了一眼那扇安静的木门,眼神瞬间柔和得能滴出水来。

“嗯。”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我要去办一件,比这桃源镇,比这天下,都更要紧的事。”

说完,他不再理会孙芷君惊愕的目光,转身走回了屋里。

当他再次出来时,手中牵着一个还有些睡眼惺忪的白衣少女。

阿萤似乎还没完全清醒,任由他牵着,小脑袋一点一点的,长长的银发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赵沐笙没有带她去学堂,那个地方,充满了规矩与束缚。

他要给她的,是独属于他们二人的,一场盛大而温柔的启蒙。

他牵着她的手,走在清晨的薄雾里,走过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走向那片正在焕发生机的土地。

第一站,是田埂。

春雨过后,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一株株翠绿的麦苗破土而出,在晨风中舒展着腰肢,叶尖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阿萤,你看。”

赵沐笙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株麦苗。

“这个,念‘麦’。”

他用手指,沾着泥土,在旁边的空地上,一笔一划,写下了一个“麦”字。

然后,他拉过阿萤的手,让她去触摸那片柔软的叶子。

“它长大了,就会结出麦穗,磨成面粉,变成我们吃的馒头。”

他又指向一望无际的田野,指向那些正在田间劳作的镇民。

“这些,就是‘粮’。”

他又写下一个“粮”字。

“粮食,能让大家吃饱肚子,能让孩子们有力气读书,能让士兵们有力气保卫家园。它是我们所有人的根。”

阿萤似懂非懂地看着地上的两个字,又看看眼前的麦苗。

她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那个“麦”字。

这一次,她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

她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能看到馒头的热气,能听到镇民们收获时的笑声。

这个字,活了。

第二站,是工坊。

巨大的水力锻锤还在不知疲倦地轰鸣,高炉的烟囱里喷吐着灰黑色的浓烟。

赵沐笙没有带她走近,只是远远地指着那熊熊燃烧的炉口。

“那里面的,是‘火’。”

他在满是煤灰的地面上,写下一个张扬的“火”字。

“火,能带来温暖,能烹煮食物,也能熔化最坚硬的石头。”

他又指向一旁冷却架上,那一排排闪烁着金属寒光的钢锭。

“这个,就是‘铁’。”

“你的剑,周虎的刀,我们用的犁,都是用它做的。它能用来杀戮,也能用来耕种。它,是我们的牙齿和爪子。”

阿萤看着那个“铁”字,下意识地握紧了怀中的惊雪长剑。

她能感觉到,剑身在微微嗡鸣。

它在告诉她,它与那个字,与那炉火,与那些黑色的石头,有着相同的血脉。

第三站,是演武场。

周虎正赤着上身,用他那雷鸣般的嗓音,呵斥着一队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的新兵。

士兵们汗流浃背,但眼神坚毅,手中的长矛刺出时,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他们,是‘兵’。”

赵沐笙的声音,带着一丝自豪。

“兵,就是守护的意思。他们和你一样,阿萤,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身后的东西。”

阿萤的目光,落在那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上。

她第一次,没有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威胁,而是感觉到了一种……同类的气息。

“那……我们守护的是什么?”她轻声问。

赵沐笙笑了。

他牵着她的手,转身,指向远处那片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城镇。

“我们守护的,是‘家’。”

他在自己的手心,写下了一个“家”字。

“你看,‘家’的上面,是一个屋顶,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屋顶

他将写着字的手掌,轻轻贴在阿萤的脸颊上。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阿萤的身体,微微一颤。

她看着远处那片热闹的城镇,看着那些奔跑嬉笑的孩童,看着那些在屋檐下缝补衣物的妇人。

她的世界,第一次,不再是只有一座小小的木屋,和木屋里的那个人。

原来……这就是“家”。

这一天,赵沐笙牵着她,走遍了桃源镇的每一个角落。

在学堂,他告诉她,那些琅琅书声,叫“希望”。

在商铺,他告诉她,那些南来北往的货物,叫“流通”。

在伤兵营,他告诉她,那些瓶瓶罐罐里的药草和酒精,叫“生命”。

阿萤像一块干涸了千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一切。

她的世界,被一片片点亮,变得前所未有的鲜活、具体、而充满色彩。

夜,深了。

两人回到了那间小小的木屋。

赵沐笙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将那巨大的沙盘,搬到了屋子中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