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会见王建军》(1/2)
阁楼房间的寂静被楼下逐渐喧闹起来的人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所打破。晚饭时间到了。“红梅家常菜”以其实惠的价格和不错的口味,在周边居民中有着不错的口碑,此刻正是客流高峰。
陈山河躺在窄床上,闭着眼睛,却没有睡着。楼下的每一声吆喝,每一次门铃响动,都清晰地传入他耳中,勾勒出一幅与他过去生活截然不同的、充满烟火气的画卷。这喧嚣让他感到些许不适,却又奇异地带来一丝活着的感觉。
脚步声在木楼梯上响起,很轻,带着试探。是赵红梅。
“山河,”她在门外轻声唤道,“晚饭好了,你是下来吃,还是我给你端上来?”
陈山河睁开眼,坐起身。“我下去。”他应道。他不能一直躲在这个小阁楼里,他必须习惯这种“正常”的生活,哪怕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楼下餐馆已经坐满了七八成,人声鼎沸,饭菜的香气更加浓郁。赵红梅特意在靠近角落、相对安静的地方给他留了一个位置。看到他下来,正在柜台算账的赵红梅对他笑了笑,指了指那个空位。胡小军也在忙碌地端着盘子,看到他,点头示意了一下。
陈山河默默地走过去坐下。很快,张姐就给他端来了一碗米饭,一盘青椒肉丝,一碗紫菜蛋花汤。很普通的家常菜,但热气腾腾。
他拿起筷子,慢慢地吃着。周围的食客们高谈阔论,谈论着家长里短,抱怨着工作物价,偶尔也有人好奇地瞥一眼这个独自吃饭、气质沉郁的陌生男人,但很快又投入到自己的话题中。没有人知道,这个安静吃着青椒肉丝的男人,曾是搅动北林风云的“北林王”。这种被彻底遗忘、归于平凡的感觉,像细密的针,无声地刺着他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但也带来了一种异样的、扭曲的安全感。
正当他快要吃完时,餐馆的门再次被推开,门铃清脆一响。一个穿着藏蓝色警用夹克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肩章在灯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泽。不是王建军,是一个年轻的民警,表情严肃。
喧闹的餐馆瞬间安静了几分,不少食客都停下了筷子,目光聚焦在警察身上。
年轻民警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了角落里的陈山河身上。他径直走了过来。
“陈山河?”民警的声音公事公办,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陈山河放下筷子,抬起头,平静地看着他:“我是。”
“我是西桥派出所的民警,李亮。”年轻民警出示了一下证件,“根据假释管理规定,你现在需要按规定时间到所里报到,接受谈话和监管。今天是第一次,请跟我走一趟。”
该来的,终究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餐馆里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带着惊疑、好奇,甚至是一丝幸灾乐祸,投射在陈山河身上。赵红梅从柜台后快步走过来,脸上带着紧张和担忧。胡小军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眉头紧锁。
陈山河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他站起身,对赵红梅递过一个“没事”的眼神,然后对民警李亮点了点头:“好。”
他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任何反抗的表示,顺从得让人意外。他跟着李亮,在一片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走出了“红梅家常菜”。身后,餐馆里的议论声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骤然炸开,又在他离开后渐渐平息。
派出所离餐馆不算远,步行不到十分钟。一路上,李亮没有说话,陈山河也保持沉默。夜晚的街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与白天的感受又有所不同,更添了几分浮华与迷离。
西桥派出所是一栋不算新的三层小楼,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走进大厅,灯光冷白,墙上贴着各种规章制度和民警照片,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纸张、灰尘和消毒水混合的味道。几个市民正在窗口前办理业务,看到民警带着一个人进来,都下意识地多看几眼。
李亮将陈山河带进一间调解室。房间不大,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壁是单调的米白色,上面挂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一切都透着体制内特有的冰冷和程式化。
“在这里等一下。”李亮说完,便关上门出去了。
陈山河在硬木椅子上坐下,腰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他打量着这个房间,这里与监狱的审讯室相比,少了那份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但那种被审视、被监管的感觉却如出一辙。他像一个被贴上标签的物品,需要定期送来检验,以确保其仍在可控范围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房间里只有他自己的呼吸声和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这种等待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考验着人的耐心和定力。陈山河闭上眼睛,调整着呼吸,将内心所有翻涌的情绪强行压下。愤怒、屈辱、不甘……这些情绪在此时此刻,毫无用处,只会暴露自己的软弱。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
进来的是王建军。
他依旧穿着那身便服夹克,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他走进来,反手关上门,目光落在陈山河身上,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看一个普通的监管对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