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衣盗 > 第29章 暗查济贫院背景

第29章 暗查济贫院背景(1/2)

目录

慈幼局后院那鬼魅般的黑影与疑似存在的密道,像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了李致贤的思绪。直觉告诉他,那间库房内隐藏的秘密,绝非仅仅是存放些许赃物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枢纽,一个连接着茂儿爷庞大地下网络的关键节点。贸然强攻,不仅会打草惊蛇,更可能让这个好不容易发现的突破口彻底消失。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了解这个“慈幼局”本身。为何茂儿爷会选择这里?是随机挑选的慈善机构,还是有其必然性?那位应对官府询问时显得紧张却又不像大奸大恶之徒的孙婆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还有那位神秘的、被孤儿们称为“奶奶”的院长,又是何等人物?

“查,从根子上查。”李致贤对垂手侍立的李福吩咐道,声音低沉而坚决,“不要惊动任何人。去查这慈幼局的底细,何时建立,由何人创办,历年来的捐赠记录,尤其是那位院长的来历、背景、家世,越详细越好。”

“是,老爷。”李福领命,却又面露难色,“只是……这类民间善堂,若非涉及诉讼或朝廷特旨,其内部卷宗多在顺天府衙门备案,且未必详尽。若要深挖其创办人背景,恐怕……”

“我知道。”李致贤打断他,“所以不能走明路。你去找‘包打听’,价钱不是问题,但要快,要隐秘。”他口中的“包打听”,是京城地下消息网络的一个绰号,专门贩卖各种隐秘情报,虽要价高昂,但往往能提供官方渠道无法获取的信息。

李福心领神会,立刻着手去办。

与此同时,李致贤自己也并未闲着。他利用中枢令的身份,调阅了顺天府存档的、关于京城所有民间善堂、济贫院的备案文书。这些文书大多简略,只记录名称、地址、创办人姓名及大致宗旨。

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中,他找到了“慈幼局”的备案记录。记录显示,此局成立于承安十五年,至今已有近二十载。创办人署名:林慧姑。名下资产注明为“接受各方善士捐赠,抚育孤幼”。除此之外,再无更多信息。林慧姑这个名字,朴素得如同任何一个寻常的民间善人,在浩如烟海的京城人海中,毫不起眼。

官方记录这条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李致贤并未气馁。他转而开始研究慈幼局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承安十五年左右京城发生的大事。他试图将这家济贫院放入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寻找任何可能的关联。

慈幼局位于南城外,位置偏僻,靠近旧日的官道岔路,再往南便是连绵的土丘和乱葬岗。这种地方,地价低廉,但也鱼龙混杂,便于隐藏。承安十五年……他凝神思索,那正是先太子被废黜、其势力被清洗后不久!京城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地震,不少与太子过往甚密的官员、士族受到牵连,或贬或死,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慈幼局收容孤儿……而当年太子案,是否也造就了一批失去依靠的官宦子弟?这家慈幼局的建立时间如此微妙,其创办人林慧姑,会不会与当年的旧案有所牵连?

这个想法让他呼吸微微一窒。如果慈幼局真的与太子旧案有关,那么茂儿爷选择这里作为据点,其意义就截然不同了!这不再是简单的“盗匪利用慈善机构销赃”,而可能涉及到更深层的政治恩怨与传承!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等待李福那边的消息。

两日后,李福带回了一份由“包打听”提供的、更为详尽的资料。

“老爷,查到了些东西。”李福将几张写满蝇头小楷的纸递给李致贤,神色凝重,“这林慧姑,果然不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