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黄大仙评文(2/2)
洞内无声。小柱病倒了,高烧三日,梦里皆见黄大仙负伤远遁。
病愈后,小柱文章大不如前。次年春试,他勉强中了个末尾,与预期相去甚远。返乡那日,他见赵家门口张灯结彩——赵大宝竟考了全县第七!
“多亏胡半仙请了五通神!”赵大宝得意洋洋,“五通神比黄皮子厉害多了!”
当夜,小柱梦见黄大仙憔悴现身,递给他一卷古书,叹息道:“我本东山黄仙,报你家祖上救命之恩。今遭五通迫害,不得不离。赠你《文心雕龙》古本,勤加研习,自有进益。记住,文章贵在真诚,非旁门左道可成。”
小柱惊醒,枕边果有古书,墨香扑鼻。
再说赵家,虽一时得意,不过半年,赵大宝突然疯癫,整日胡言乱语,说五通神索要供奉,家财耗尽。赵屠户悔不当初,求胡半仙破解,胡半仙却早已卷款逃之夭夭。
小柱则埋头苦读古书,文风日渐淳厚。三年后省试,他以一篇《论天道酬勤》高中举人,主批“文风古朴,返璞归真”。
捷报传来那晚,小柱见黄大仙立于月下,含笑作揖,身后跟着数只小黄仙,皆执书卷。小柱慌忙拜谢,抬头时仙踪已逝。
此后,郭小柱在镇上开办学堂,特设“仙家偏房”,供贫困学子夜读。奇怪的是,在此读书的孩子特别开窍,都传说夜半常有黄影闪动,桌上作业时有朱批,却从不伤人。
镇上老人说:“那是郭举人请来了黄大仙坐镇,专助寒门子弟呢!”
只有小柱奶奶知道,每年腊月二十三,孙子总在墙洞前供上桂花糕和朱砂笔,轻声说一句:“先生,学生今日文章可好?”
洞内虽无声,但供品次日必不见踪影。有年冬夜,奶奶起夜,隐约听得偏房内有吟诵声,透过门缝一看:郭小柱伏案疾书,一只苍老黄大仙立于案头,爪握红笔,不时指点,宛若师徒。
奶奶掩口而笑,悄声回房,对老伴牌位道:“咱家这书呆子,竟与仙家成了知音。这世道啊,妖魔鬼怪倒比有些人更懂情义。”
窗外,月光洒满庭院,几只黄影在梅枝间跳跃,爪中似乎都握着微缩书卷,随风传来若有若无的吟哦声,与学堂读书声相应和。
东山镇自此文风大盛,皆言是黄大仙护佑。有人效仿供奉,却无效果。老私塾先生捻须笑道:“仙家重缘不重利,心诚则灵,功利则散。郭小柱待黄大仙以师礼,黄大仙报之以真心,这才是大道啊。”
至此,黄大仙评文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东山镇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