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2/2)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礼部尚书陶凯等人说:“古时君王用膳时要奏乐。”
现在打算让皇上到谨身殿用早膳,侍卫指挥使布置两排身穿铠甲的士兵,光禄卿穿着官服,率领下属用黄纱罩着所进献的膳食从中间道路进入。
仪鸾使穿着礼服,率领他的下属用黄盖覆盖着这些礼器,用金盆罐跟随进入。
教坊司的官员演奏音乐,内使监率领内使拿着香炉、香盒、痰盂、唾壶、拂尘等物品在左右侍奉。
皇帝驾临东西耳房以及两边的廊屋时,进献膳食就免去奏乐。
皇上说:‘古代的帝王功德隆盛,治理百姓得当,君臣之间,和乐融洽,即使每天演奏一次音乐,也不算过分。’
现在天下虽然平定了,但百姓还没有恢复生机,向北征伐的将士们还风餐露宿,这是我日夜忧虑操劳还来不及应对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将士们的辛劳,而自己贪图安逸享乐呢?
等到大军凯旋归来,士兵没有作战的劳苦,百姓没有转运的艰难,到那时再演奏音乐来佐餐,也不算晚。
诏令中书省,再次下令禁止官吏百姓在器物服饰上使用黄色作为装饰,以及彩绘古代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牛大象的形象,如原来就有的,限在一百天内毁掉。
戊寅这一天,皇帝派遣使者拿着诏书前往三佛齐、渤泥、真腊等国家传达谕令。赵述等人出使三佛齐,张敬之等人出使渤泥,郭征等人出使真腊。
己卯日,在西郊祭祀月神,附祭周天星辰。三献礼都要先到达。
然后到夜明神位前,再到星辰神位前,仪式都和朝日一样,但夜明的祭牲用白色的牛犊,星辰的祭牲用纯色的帛,都是白色。
它的祝文是:‘夜明神啊,您是太阴所孕育的,承接了太阳的光芒,与太阳相配,光明照耀天空。’
就在这个秋天的夜晚,云彩收敛起来,天空清朗。
抬头仰望那皎洁的月光,(感觉)神灵驾驭(着月光)升天而去。
夜明神有坛,要报祭它。
只有神灵察视,千秋万代都不会昏暗不明。
星辰说:“我们众神罗列在周天之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看到月亮在空中运行,群星逐渐变得暗淡。
天上出现的星象,人间必然会有相应的事情发生。
于是我遵循古代的典章制度,来表达报答和称扬(的心意)。
仲秋时节举行礼仪祭祀,设置的坛场非常高大。
神灵享用祭品吧,请审察我这微小的心意。
祭祀时演奏的乐曲,迎神时演奏《凝和之曲》,撤下祭器时,演奏《寿和之曲》。
送神时,演奏《豫和》之曲;望燎时,演奏《熙和》之曲。
它的乐章:迎神的乐章唱道:“良辰吉日,祭祀仪式已经陈列。
太阴星、夜明星,以及星辰。
光明伟大的神灵啊,明察我的内心。
我们恭敬地等待您的到来,希望您能降临享用。
其余的和‘朝日’一样。
庚辰日,海南强盗陈志仁、林公望等人攻陷凌水等县,官军讨伐他们,斩杀了林公望等人,余党逃走了。
辛巳日,皇上得到兴元传来的捷报,对中书省的大臣说:“明升这小子,正是所说的自己作孽,不可逃避惩处的那种人啊。”
壬午日,派遣官员祭祀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山川、城隍等神灵。
癸未日。礼部尚书崔亮上奏说:“古代天子的宗庙,四季的祭祀,都在孟月举行。”
孟月,是四季的开头,顺应时令的变化,表达自己孝顺的情思,所以准备牛、羊、猪和黍、稷等谷物以及各类物品来祭祀,到了每个季节的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不过是用初熟的五谷或时鲜果物祭献罢了。
如今太庙祭祀供奉,已经曾经采用每季第一个月作为祭期的制度,后来又改为春季用清明节,夏季用端午节,秋季用七月十五日,冬季用冬至日,这已经和古代制度不同了。
况且冬至这一天,已经举行了郊祀,又要进行宗庙祭祀,很难同时举行。
现在应该仍然采用四季第一个月(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以及年终除夕,一共五次祭祀,至于清明等节日,各自准备应季的物品进献供奉。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确定亲王陪祭、功臣配祭的礼仪。
一同祭祀的有皇伯考寿春王、皇伯妣寿春王夫人刘氏,皇兄南昌王、皇兄霍丘王、皇嫂霍丘王夫人翟氏,皇兄下蔡王、皇兄安礼王、皇嫂安礼王夫人赵氏,皇兄蒙城王、皇兄盱眙王,皇兄临淮王、皇嫂临淮王夫人刘氏,皇侄宝应王、皇侄六安王、皇侄来安王、皇侄都梁王、皇侄英山王、皇侄山阳王、皇侄昭信王,一共十九位。
春孟月在仁祖庙的东廊屋,夏、秋、冬孟月和年终在德祖庙的东廊屋,各自设立牌位,牌位面朝西。
那些配享的功臣从常遇春以下共八位,春季第一个月在仁祖庙西廊屋,秋季第一个月在德祖庙西廊屋,各自设立牌位面向东。
亲王的祭位总共用二匹帛,白色的牛、羊、猪各一头,盛羹的登和铏各三个,笾和豆各十二个,簠和簋各两个,酒尊三个,酒注两个,祝板一个。
功臣们的牌位各用一匹帛,一只白色的羊、一头白色的猪,两个笾豆,笾中装着枣子、栗子,豆中装着菁菹、鹿肉酱,共用两个酒樽,两个酒注,一篇祝文。
祭祀时分献,初献时,皇帝行初献礼,献官各自到盥洗所洗手,执事者捧着帛站在酒尊旁边,献官各自走到酒尊旁,司尊者打开幂巾,斟酒,执事者各自拿着爵接受酒。
献官各自到亲王、功臣的神位前,向亲王献祭时就跪下,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献上帛、进献酒爵,抽出笏板,读祝文的官员拿过祝文,跪着读完后,献官回到原位。
向功臣进献祭品时要站着,进献帛、进献酒爵时,不跪。
读祝官取过祝文,站立着朗读完毕,献官回到原位。
亚献的时候,等候在宫殿上斟酒,两边廊屋中执事的人各自在神位前斟酒。
到亲王位,献官行再拜礼。
助祭的功臣站在献官的位置上不拜。
终献礼的流程和亚献礼相同。
其四庙常规祭祀的祝文:孟春单独祭祀时说:正值孟春时节,祭祀的礼仪庄重,恭敬地用牲畜甜酒等各种祭品,来表达追思仰慕的情感。
夏季第一个月、秋季第一个月、冬季第一个月一起祭祀,祭祀祝文相同。
只是单独祭祀时四座宗庙各用一名祝官,合祭时则共用一名祝官。
岁末合祭时说:时间正值岁末,明日就是新年正月初一,(我)恭敬地率领群臣,用牺牲甜酒等众多祭品,恭敬地前往太庙,用来表达追念仰慕(祖先)的情感。
亲王陪祭的祝文在孟春时说:“现在是孟春时节,恭敬地在太庙举行祭祀,恭敬地用牺牲和醴酒等祭品,恭敬地举行祭祀。”
孟夏、孟秋、孟冬的祝文相同。
岁末时说:此时正值年末,明天就是新年正月,恭敬地祭享太庙,谨慎地用牺牲、甜酒和各种祭品,恭敬地进行祭祀之事。
功臣配享的祝文:孟春说:“朕在孟春时节,恭敬地奉上宗庙祭祀,追念忠烈之士,辅佐我开创基业,所以献上祭品,陈设在庙庭,英灵如在,希望能够享用。”
孟秋祭祀的祝文与孟春祭祀的祝文相同。
乙酉日,中书省的大臣进言说:在京城有二十处军储粮仓,收储粮食六百多万石,每个粮仓设置三名官员,请增设京畿漕运司的官员,专门督促这件事。
听从了他的建议。
诏令太常司,凡是宫廷乐户,让户部每月赏赐米粮来赡养他们。
皇上对中书省的大臣说:“以前各方争斗,百姓不得善终的太多了。
中原地区杂草丛生,到处都是遗留的尸骨,朕听说了这件事,心中悲痛。
应该派人巡查水陆各地,把(尸体)全部收集埋葬。
中书省大臣进言说:“陛下的仁德惠及朽骨,这是圣王的善政。”
皇上说:‘在先王的时代,百姓能够奉养活着的人和安葬死去的人,是因为在上的君主掌握了治国之道,在下的百姓就没有夭折早亡的。’
元朝末年政治荒废,百姓深受战乱之苦,又加上饥荒不断,所以死亡的人很多。
我承受天命,成为亿万百姓的君主,看到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怎能忍心让他们露天而居(没有安身之处)呢?
这个月,京城和各行省开始乡试,从初九日开始,第一天考第一场,再过三天,考第二场,又过三天,考第三场。
京师、直隶府州的贡生名额是一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四十人,广西、广东各二十五人。
如果是人才众多的地方,就不受名额数量的限制,有些不能达到规定数量的,也依从这种做法。
考试的方法,大致上对前代的制度进行了增减。
第一场考四书疑问、本经义、四书义各一道,第二场考论一道,第三场考策一道。
中举的人在十天后,还要用五种事情来考试他们,分别是:骑马、射箭、写字、算术、律法。
考察骑马,看他们骑马奔驰是否轻快敏捷;考察射箭,看他们射中靶子的多少;考察书法,看他们是否通晓六义;考察算术,看他们是否通晓九法;考察律法,看他们是否有决断力。
改在北平设置彭城卫、济阳卫、济州卫三个卫所。
胡军的火尚失兰歹等人来到大盐池,杀死了守御官齐拜舍等人。
庆阳千户孟德率兵击败了他们,俘获了他们的参政梁咬住等人。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五,总共全篇有九十二篇,半篇有十篇,由兆年、孔思孝一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