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2/2)
戊申日,夏至,在方丘祭祀皇地只。在这之前,赐给陪同祭祀的执事官员白色的祭服布,乐舞生每人发给新衣服。祭祀前两天,到仁祖庙去祭告请求配享。他的祝辞说:‘孝子皇帝元璋,冒昧恭敬地向皇父仁祖淳皇帝宣告,这个月的某一天是夏至,(我)将恭敬地在方丘祭祀皇地只,恭谨地请皇父作牌位配享神灵。’到了(规定的)日子举行礼仪,那些器物、礼仪、音乐都完全依照旧有的仪式。祝告皇地只说:继位的天子臣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地只,此时正值夏至,万物都顺利生长,因而遵循常法,恭谨地率领臣下僚属,用玉帛、牺牲、盛在祭器中的谷物、众多祭品,奉行这埋物祭祀的典礼。皇考仁祖淳皇帝配享祭祀,牌位写为仁祖。祝词说:‘孝子皇帝臣朱元璋,谨向皇考仁祖淳皇帝宣告,此时正值夏至,万物都顺利生长,我恭敬地率领臣僚,恭敬地祭祀皇地只,献上玉帛、牺牲和齐酒、谷物祭品、各类物品,用来举行典礼,恭敬地希望您庄重地接受瞻仰,永远作为配祭之位。’礼仪结束后,皇帝起驾回宫,驾临奉天殿,文武百官举行庆祝大礼。
己酉日,升兰州卫指挥使张温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
辛亥日。命令礼部考定百官和内官在皇太子、诸王面前的称谓礼仪。尚书崔亮等人一同开会商议:“各级官员以及内使监的官员在皇太子、亲王面前称殿下,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东宫属官和太子宫里的太监在太子面前称“殿下”,自称“臣”。王府官员以及王府承奉司官员在亲王面前称‘殿下’,自称‘臣’。百官在皇帝面前称呼皇太子,称呼亲王为某王。哀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诏令考察历代所崇尚的服饰颜色。礼部上奏说:“历代崇尚的颜色不同,夏朝崇尚黑色,商朝崇尚白色,周朝崇尚红色,秦朝崇尚黑色,汉朝崇尚红色,唐朝服饰崇尚黄色,旗帜崇尚红色,宋朝也崇尚红色。现在国家继承元朝之后,取法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来治理国家,服饰颜色所崇尚的,以红色为宜。”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大将军徐达和都督冯胜、参政傅友德、左丞李思齐,从徽州向南,经过一百八渡,到达略阳,擒获元朝平章蔡琳,随后进入沔州。又派遣副将金兴旺、张龙从凤翔进入连云栈,合兵一处攻打兴元。兴元的守将刘思中、知院金庆祥出城投降。徐达留下金兴旺、张龙镇守,率领军队返回西安。
左副将军邓愈从临洮进军攻克河州后,派人招抚晓谕吐蕃各部的首领。
皇帝下令停止寿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等祭祀活动。
夜里三更时分,有一颗星大小如同杯子,颜色赤黄,尾巴的痕迹有光亮,从文昌星的位置升起,向东运行,到天船星的位置消失。
癸丑日。礼部上奏说:大明(神)、夜明(神)、星辰、太岁已经在圜丘(祭天之处)配享祭祀了,而五岳、四海、五镇、四渎也已经在方丘(祭地之处)配享祭祀了,唯独风云雷雨以及天下山川不能按照类别配享祭祀,这不是对神明广泛敬重的做法,应该把它们增加排列在圜丘、方丘配享祭祀的序列之中。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令在圜丘坛下的??内增设祭台,附带祭祀风云雷雨之神;在方丘坛下的??内增设祭台,附带祭祀天下山川之神。祭祀的礼仪和祭祀太岁、五岳、四镇一样。
甲寅日,礼部上奏说:“按照古时的礼仪,每祭祀一位神明就用一枚玉帛,所以如今在郊外祭祀天地以及岳、镇、海渎等神明,都是按照这个数目,比如五岳就用五枚玉帛。至于太庙每个室里安奉着帝、后两位神主,应当用两块币帛,却只用了一块币帛,恐怕在礼节仪式上不相称。各个宫室应该增加一匹币,这样才合适。况且祭祀天地、山川等神灵所用的币帛也应依照古代的制度,祭祀天神用青色,祭祀地神用黄色,祭祀日神用红色,祭祀月神用白色,都用它们本身的颜色,而祭祀五岳、五镇、四海,也都应该各自用它们所在方位的颜色。那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四条大河以及天下各条河流,应该用黑色(来表示)。”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攻打覃厚,没有攻克,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军饷。当初,杨璟率兵攻打覃厚寨,贼人(覃厚寨的贼寇)众多下山迎战,官军打败了他们,趁着胜利追击到半山腰。山势高峻,看那寨子三面都是险峻的山岩,并且向下俯视着江水,只有一面有道路,仅仅能通过一个人,官军不能上去,于是回转驻扎在山下。而贼人也凭借险阻之地自我防守。不久,贼寇率领三千人下山挑战,官军又打败了他们,贼寇又逃入山中。杨璟于是率军逼近他们,覃厚派人假装投降,杨璟没有发觉,派部下黄永谦前去答复,结果被覃厚抓住,于是他完全了解了我军的虚实,一直坚守城池不肯投降。璟想要做持久战的打算,派人来请求军饷。皇上于是派遣使者责备他说:“你违背我的话,轻举妄动却不能平定贼人,已经失败了,又中了他们的诡计,从而使部将陷入(危险境地),你的智谋在哪里呢?现在再次命令参政戴德率兵跟从,凡是各个小村寨都限定日期平定它们,仍然要安抚慈利等地的百姓,使他们安心生活,不要让他们产生惊恐疑虑。如果再违背朕的命令,就一并按照在潞州失利的罪责惩治你。”诏令下达,杨璟于是督促将士全力攻打,盗贼逃入溪洞,官军才回去。
丙辰日,免除苏州拖欠的秋粮三十万五千八百多石。在此之前,户部上奏说:‘苏州欠交的税,应当依法追究相关官吏的责任。’皇上说:“苏州刚刚归附(朝廷)的时候,军府的费用,大多依赖它(苏州)的力量。如今所拖欠的赋税累积两年都没有偿还,百姓的困苦就可以知道了。如果逮捕了那些官员,一定会向百姓索取,百姓畏惧刑罚,一定会倾尽所有财产来交给官府。像这样,想要捉蝉就不可能了。把他们所拖欠的租税一并免除。”
山西蔚州定安县刮起大风,降下大雨和冰雹,损害了田里的禾苗。
丁巳日,皇帝对大都督府和中书省的大臣说:“建国初期设立都先锋府和十大元帅、都尉、指挥的官职,任职的人很多。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人战死或者因病去世了。追念往昔的功绩,我心中十分悲伤。如果有子孙继承爵位,那么俸禄足够供养他们了。如果没有后人继承家业,那么他的父母妻子又将依靠谁呢?应该给他们提供禄米来养活他们。有起初是同室而居,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分开的,要分给他们禄米,让他们能养活自己,不要让他们失去生计。
皇上派遣使者再次送信晓谕纳哈出说:从前因为上天变革元朝的命运,天下大乱,英雄豪杰们竞相争逐,百姓遭受苦难。朕率领一支军队,从淮河渡过长江,在姑孰取得了胜利,当时你也在那里。当时我还不知道上天的意旨,到处作战,并没有一定要取得天下的心思。凡是遇到元朝的大臣忠诚于自己所做之事的,(我)未尝不怜悯他们的辛劳,并且惋惜他们没有成就(大业)。我依靠天地神灵庇佑,将士们同心同德,军旗所指向的地方,没有不顺从的。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南边最远到朱崖,北边最远到燕云,一时间的豪杰,顺应天命爱护百姓,都来归附我。只有河东的首领,率领部众向北逃窜,与关中的那些人相比,稍微有些倔强。然而他顺应天命、爱护百姓,谋划计算的才能,大概不如李思齐了。大将军徐达还没有到来,吐蕃的军队像蜜蜂一样聚集起来,再次前来攻城,战败后被俘虏和擒获的吐蕃人,就像孤独的小猪一样。所以势如破竹,直接指向川蜀,云南六诏,(双方)使者往来不断。交趾、占城,不远万里前来朝贡,高丽向我国称臣,乘船渡海前来朝见。在这种情况下,卢龙的戍边士兵,登莱、浙东沿海的水军,都想要迅速行动,一举打到辽东沈阳。我听说你统领着你的部众,不忍心再加重侵扰,特意命令使者,把我的意思告知你,使者回来后一点也没得到关键信息,难道是因为辽海(距离)遥远,我的军队不能到达吗?还是因为人谋划时犹豫不决,所以瞻前顾后、迟疑不决呢?如果不是这样,一定是因为上次来归附时,没有尽情享受宾主的欢乐,(你)是认为我不能虚心(对待你)吗?为什么相互忌恨得这么深呢!从前窦融率领河西归附汉朝,功劳在众将领之上,我难道就不能为辽东的旧友用心考虑吗?现在我再次派人前往,是顺从还是违抗,都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明智的人懂得见微知着,不要留下后悔。
凤翔府宝鸡县进献祥瑞的麦子,有一株麦子一根茎上长着五个麦穗,有一株麦子一根茎上长着三个麦穗,有十多株麦子一根茎上长着两个麦穗。皇帝对朝廷大臣说:“以前凤翔闹饥荒,我怜悯那里的百姓,所以特地派人去赈济抚恤,还没过几个月,(他们)就急忙来进献祥瑞的麦子。假使凤翔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即使有祥瑞的麦子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百姓都能得到很好的赡养,即使没有瑞麦又有什么关系呢?朕曾经观察自古以来的情况,天下没有战争之事,时节和顺,年景丰登,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父亲慈爱,儿子孝顺,丈夫有道义,妻子恭顺,兄长友爱,弟弟敬重,风俗淳朴美好,这些足以成为兴盛时代的祥瑞。像这样麦子的变异,只是一种事物的祥瑞,不是全天下的祥瑞。”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