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2/2)
派遣使者颁布册封各位藩王的诏书。在安南、高丽等国。
大将军徐达等人率领军队从安定出发,驻扎在沈儿峪口,与王保保隔着深沟对峙,每天多次交战,王保保派遣十多名士兵,从小道从东山下来悄悄袭击东南方向的营垒,东南方向的一座营垒都受到了惊扰。左丞胡德济仓促间不知如何应对,徐达亲自率兵快速出击,敌军才退去,于是斩杀东南营垒的指挥赵某以及将校数人示众,军中将士害怕得大腿发抖。第二天,徐达整顿军队出战,各位将领奋勇争先,没有人敢不竭尽全力,于是在川北乱坟岗之间大败扩廓帖木儿(保保)的军队,擒获元朝的郯王、文济王以及国公阎思孝、平章政事韩扎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多人,缴获马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多匹,骆驼、骡子、驴子等各种牲畜数量与此相当。扩廓帖木儿只带着他的妻子儿女等几个人,从古城向北逃窜而去。到达黄河后,得到漂浮的树木得以渡河,于是从宁夏奔赴和林。徐达派都督郭英追击敌军到宁夏,没有追上,只好返回。胡德济因为违反军纪,被戴上刑具押送到京城。扩廓帖木儿到达和林,爱猷识理达腊再次任用他。
黄昏时分,月亮位于太微垣中。
戊辰日,秦王朱樉等人前往太庙拜谒谢恩,按照四时祭祀的礼仪进行。
这天晚上,有一颗像酒杯一样大的流星,呈青白色,从天市垣升起,向东北方向运行,分裂为三颗流星,最后在虚宿消失。
己巳日。派遣使者带着书信给元主说:“之前两次派遣使者送信,很久都没有回来,难道是被扣留才这样的吗?按照我的估计,大概是您的谋划不对。您的想法一定是说:‘我曾经是天下的君主,把四海当作自己的家,他们曾经是我的子民,怎么可以与他们互通问候呢?’从常理来说,这是应该的,但从道理和形势来分析,就大不相同了。君主,是天下正义的主宰者,只是要看天命和人心的趋向如何罢了。大概上天的旨意(天命)的舍弃或留存,取决于百姓心意的归向或背离。古语说:‘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像船。’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使船倾覆。您难道不知道这些情况,却仍然顽固坚持不改变吗?今天的情况,并不是我想要的,实在是因为四方战乱,到处纷扰,我在当时,不能在故乡安宁度日,哪里是有意于天下呢?等到各路英雄豪杰都没有成就大业,而我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形势使我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这确实是天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您又为什么要在其中招致怨恨呢?您应该顺应天道,顺应人事,派使者与我们通好,或许还能在边塞附近放牧,依靠我的威势,号令您的部落,还能成为一个部落的首领,供奉自己的宗庙。如果不考虑这个办法,还想要带领残兵败将到处出没,成为边境百姓的祸患,那么我就大规模发动六军,深入沙漠地带,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近来北平守将把在云州擒获的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等八个人押解到京城,经审问,(他们)都是你所倚重信任的人,因此(我们)对他们免予处死。现在我再次让使者带着书信来到这里,希望您能够仔细考虑。
壬申日,安南(今越南)使臣杜舜钦因为他们的国王陈日煃去世,前来(向明朝朝廷)报丧并请求(明朝对安南王位继承等事作出)指示。癸酉这天,皇上穿着素服来到西华门接见舜钦等人,派遣翰林编修王廉前去祭奠,用五十两白银、五十匹绢帛作为助丧的财物。上面的文字说:“我出身平民,因为中原发生很多变乱,我奋然起兵,平定祸乱,止息兵戈,让百姓休养生息,统一了华夏。就在即位的第一年,派遣使者告知四方少数民族的首领,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刚刚安定。只有你陈日煃,在听到诏书送达后,亲自率领陪臣,礼遇使者,真诚地表现出了欢快融洽的气氛,就像我们的旧臣一样。其他的邦国还没有到达,只有你先来朝见。朕仰天抚手,认为这是安南百姓的福气。就命令中书省、礼部仿照古代的方式铸造印玺,派遣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带着印玺前往你们国家,用来彰显贤德,更加勉励前来朝贡的诚心。今年四月十四日,中书省上奏说:‘你的使臣杜舜钦等人到达京城,说你已经去世,这让朕不禁顿足惊叹。’西南藩国的贤明君主,为什么这么快就去世了呢!因此派使者前往祭奠。只有你陈日煃生来就有见识,死后也一定有知觉,暗中保佑你的国家,永远享有世袭的权力。又派遣吏部主事林唐臣带着诏书去封陈日熞为安南国王。诏书说:“朕身当正统,统治天下,朕很清楚安南一直尊崇仰慕中国。去年国王陈日煃呈上奏表,自称臣子,朕派遣使者携带诏书、印玺,仍然封他为安南国王。使者到了离安南不远的地方,陈日煃已经去世了。如今世子陈日熞能够继承前人的志向,专门派使者来请命,经过对典礼的考证,应该让他继承王位。因此命令你陈日熞继承安南国王的封号,授予金印,并且赐给织有金纹的绮、纱、縠共四十匹。赐给杜舜钦以下十四人锦帛各有差别。王廉出发后,皇帝又下诏说,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当年讨伐交趾,立铜柱作为表识,以镇服蛮夷,功劳很大,命令王廉前往祭祀他。王廉到了横州的乌蛮滩,看到马援的庙已经倒塌了,就命令州民先修理庙宇,修完之后,才去祭奠。
皇帝派亲王去鸡笼山庙祭祀功臣。
癸酉日,重新任命危素为翰林侍讲学士。诏令各王府的相府,武相的位次排在文相之上,相府的属官与京城官员交替任职升迁。当时的武将大多是功勋大臣,所以才有这样的安排。
甲戌日,夜里发生了月食。
丁丑日,将徽州卫改为守御千户所。设置兰州卫。
戊寅日,皇帝派遣使者下敕书晓谕大将军徐达说:“你率领军队在外,军中的事宜,要与诸位将领仔细商议后再施行。凡是调遣军队、守备城池,计谋已定,就应当立即处理,不要犹豫不决。大概谋划事情应当审慎,施行事情应当果断。近来听说甘肃一带驻守的士兵很少,应当根据形势调派军队前去防守。至于吐蕃、兴元等地,朝廷会调兵收取。平定这两个地方后,大军再从汉江出发,顺流东下,也非常有利。凡是俘获的母马,全都送到临濠放牧饲养。那些被俘虏的王保保的部众以及战败前来投降的人,(朱元璋)命令他们跟随(傅友德等)讨伐蜀地。蜀地被平定以后,就地留下(他\/他们)来防守抵御(敌人)就可以了。
庚辰日,设置弘文馆,任命胡铉为学士,命令刘基、危素、王本中、睢稼都兼任学士。
癸未日,升任唐胜宗为大都督府都督同知。
乙酉日,大将军徐达给左丞胡德济戴上刑具押送到京城。皇帝顾念他往日的功劳,特地命令宽恕他,还派使者前去告诫徐达说:“朕出身于平民,能够成就大业,命将领出师,都由你节制,将军是非常清楚的。近来浙江左丞胡德济临阵退缩,将军您没有按照军法处置他,而是将他戴上刑具押送到京城,一定要朝廷来惩治他。将军想要效仿卫青不斩杀苏建,难道就没看到司马穰苴对待庄贾的事吗?而且如果将奖赏军功的权力全部交给朝廷,那么将军的威势就会被削弱,号令就难以实行了。胡左丞违反军纪,正应该在军中杀了他,这足以警告众人。所谓朝廷之外的事情,由将军来掌控。如果送到朝廷,朝廷一定会评议他的功劳和过失,这又不是在外统兵将领可以比拟的了。他曾经有救援信州的功劳,守卫诸暨的苦劳,所以我不忍心杀他,担心将军因为这个而放松执行军法。因此派遣使者到军中传达旨意。从今以后务必做到威严胜过慈爱,不要随意姑息。
丁亥日。任命李思孟为大都督府参议。这个月,湖广慈利县当地的首领覃厚联合各个山洞中的蛮人发动叛乱,(朝廷)命令湖广行省平章(官职名)杨璟率兵讨伐他们。皇帝下诏书告诉杨璟说:蛮贼依仗着山河溪流的险要阻碍,趁机暗中发动(叛乱),(他们的行踪)出现和隐没没有规律。如果要彻底铲除他们的党羽,就必须深入山谷,这样就会损伤士卒和马匹,而所得的也不足以补偿所花费的。如今军队进入他们的境内攻打他们,只要使他们远远地离开,不让他们出来骚扰州县就可以了,不必彻底捣毁他们的巢穴,更应该约束部下,千万不要追逐利益而轻率行动。
设置磨勘司。皇上曾经因为朝廷内外各部门的文书堆积如山,想要找个办法来加以核查,因此浏览《宋史》,看到磨勘司时非常高兴,到这时就设立了这个官职,任命太子伴读高晖为司令。
设置龙江左卫亲军指挥使司。
撤销常州卫。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