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1/2)
洪武三年(4067年)二月辛酉日初一,皇帝下令赏赐陆仲亨率领的征讨南方的将士,指挥(每人)给予有花纹的丝织品和丝帛各三匹,千户、卫镇抚(每人)各两匹,百户、所镇抚(每人)各一匹,战死的(赏赐数量)加倍,因病去世的比照战死的减少三分之一,士兵赐给数量不等的米。
皇上驾临东阁,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等人进讲《大学》传文的第十章,讲到有土地就会有百姓(那部分内容)时,宋濂等人反复讲解这一点。皇帝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自身的根本。德行深厚那么民众就会归向;民众安定那么国家就稳固。所以君主有仁厚的品德,百姓就会归附他,就像归附自己的父母一样。人心既然已经归附,那么土地和财富自然也就会归附了。如果德行不足以使民众归附,即使拥有钱财,又有什么用呢?’
设立神帛制造敕令局。在此之前,皇上命令中书省、礼部设立机构制造神帛诰敕,并且确定商议它们的规格形制。于是中书省和六部商议:神帛上织的文字为‘礼神制币’,诰书上织的文字为‘大明官诰’,敕书上织的文字为‘大明敕命’。文武百官中一品到五品的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织成,六品到九品的敕命用纯白绫织成,都要织上某年某月某日制造及局官姓名。上奏之后,皇帝下令,凡是神帛的织文,郊祀上天以及配享上天的皇帝都写“郊祀制帛”,太庙中供奉的皇帝先祖写“奉先制帛”,配享太庙的亲王写“展亲制帛”;祭祀社稷、历代帝王、先师、孔子以及诸神只,都写“礼神制帛”,祭祀功臣写“报功制帛”,苍、白、青、黄、赤、黑的颜色,各按其应有的颜色制作。诰命、敕命,文官的字用玉箸篆,武官的字用柳叶篆。诰命上的织文是‘奉天诰命’,敕命上的织文是‘奉天敕命’,都使用升降龙文,左右盘绕。
壬戌日。皇上到后宫花园中游玩,看到鹊鸟筑巢时用羽翼保护幼鸟的辛劳,感慨地叹息说:“禽鸟辛勤劳作到这种程度,何况人之间的母子恩情呢?”于是下令群臣中有父母年老的,允许他们回家奉养。当时元朝镇抚陈兴被俘来到京城,朝廷对他的恩宠和待遇非常优厚。陈兴说他的母亲在嵩州,已经八十多岁了,他想请求辞官回家赡养母亲。当即赏赐给他白金、衣服和帽子,然后打发他走。陈兴推辞,皇上回头对身边的大臣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天性,天下人都是一样的。陈兴虽然是个武夫,听到朕的话,就悲伤地想要回家,朕开始不知道他有母亲,如果知道,怎么会让他远离母亲呢?人的寿命不超过一百岁,现在他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万一不能相见,陈兴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痛苦。陈兴回家以后,母子相见,会是多么快乐啊!”侍臣回答说:陛下用孝道治理天下,推究揣测人情,再细微的地方也能洞察到,不只是一家中的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天下的孤苦伶仃、鳏寡之人都蒙受陛下的恩泽了。皇上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亲人的,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尽到自己的孝道。一个人孝顺,大家就都会趋向于孝顺,这是风俗教化的根本。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天下,必定依据人之常情来进行治理。’
甲子日,皇帝祭祀先农。合并祭祀太岁、四季的月将、风、云、雷、雨、大山与重镇、四海与大川、山川、城隍、军旗等众神灵。皇上起初认为太岁、风云、雷、雨都是天神,而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都是地只,各自设立祭坛,在国都的南边专门祭祀,但祭祀的时间、日期以及祭品都不相同。到这时又认为风、云、雷、雨、岳(山)、镇(山)、海、渎(河川)都是阴阳二气,流行不止没有间隙,于是就把两个坛合并成一个坛,并且增加了四季的月将、旗纛等众神。总共设置了十九个神坛,太岁、春、夏、秋、冬,四季月将为第一坛,其次是风云、雷、雨之坛,再其次是五岳之坛,再其次是五镇之坛,再其次是四海之坛,再其次是四渎之坛,再其次是京都、钟山之坛,再其次是江东山川之坛,再其次是江西山川之坛,再其次是湖广山川之坛,再其次是淮东、淮西山川之坛,再其次是浙东、浙西、福建山川之坛,再其次是广东、广西、海南、海北山川之坛,再其次是山东之坛。山西、河南、河北的山川神,其次是北平、陕西的山川神,其次是左江、右江的山川神,其次是安南、高丽、占城等国的山川神,其次是京都的城隍神,其次是六纛大神、旗纛大将、五方旗神、战船、金鼓、铳炮、弓弩、飞镖、飞石、阵前、阵后等神灵。各个祭坛的祭祀,都是皇帝亲自去行礼。先祭祀,礼官上奏:“祝文从太岁以下到四海,一共五坛,上面对应自称‘臣’的地方,请皇帝亲自署名。那些钟山等神(只),(在祭祀祝文中)对皇帝(朕)称‘余’(的情况),请让礼官代(皇帝)签署(祝文)。”皇上说:“朋友之间书信往来,尚且亲自题写姓名,何况是对神明呢?一定都要亲自签署。”等到登上天坛,太常寺丞任以忠担任赞礼官,考虑到皇帝体力疲惫,对参拜的礼节进行了一些简化。行礼结束后,皇上询问原因,任以忠用诚实的话回答。皇帝说:“臣子按照正道敬爱君主,我对于神灵,只担心自己的诚挚恭敬还没有完全做到,怎么敢害怕辛劳。你应当明白朕的心意,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命令制定四方平定巾的样式并向天下颁布推行。当初,皇上即位以后,更改了一些制度,凡是官员、百姓、男女的衣冠服饰,全都恢复了中国的制度。到这时又因为士人和百姓所戴的四带巾不够完善,又制作了四方平定巾,在全国颁布施行,命令士人、官吏和百姓都按照规定的样式制作并穿戴它。差役、伶人的衣服像原来所规定的那样,只是在衣服的制作上与其他官员不同。
乙丑日,皇帝诏令继续修订《元史》。当时儒士欧阳佑等人采集选取元朝元统年之后的史实返回朝廷,皇帝又命令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担任总裁,儒士赵埙、朱右、贝琼、朱世廉、王彝、张孟谦、高逊志、李懋、李汶、张宣、张简、杜寅、殷弼、俞同共十四人一同编纂修订。
丙寅日,朝廷任命中书省郎中夏惟武为户部侍郎。
丁卯日,派遣官员到孔庙祭奠先师孔子。
戊辰日,祭祀大社、大稷。
己巳日,大河卫发生火灾,烧毁了军民的房屋以及广积库。
任命指挥曹兴才为山西行省参政,同时兼管太原卫的事务。朝廷设立太原左右卫,任命同知谢得成担任太原右卫指挥使,兼任太原副总兵;任命同知陈桓担任太原左卫指挥使。
庚午日,在此之前,皇上问户部:‘天下百姓谁最富裕,哪里的物产最优良?’户部大臣回答说:‘按照田税的多少来比较,只有浙西有很多富有的人家。拿苏州这一个府来计算,百姓每年缴纳粮食一百石以上到四百石的有四百九十户,五百石到一千石的有五十六户,一千石到两千石的有六户,两千石年纳税粮三千八百石的有两户,总计五百五十四户,每年纳税粮十五万一百八十四石。’皇上说:‘富裕的百姓中有很多强横之人,所以元代的时候这些人欺凌弱小的百姓,凭借权势在乡间横行霸道,人们受到他们的迫害。应该把他们召来,朕将劝诫他们。’到这时,各郡的富民都到了,入宫拜见,皇上告诉他们说:‘你们居住在乡村田野,平安享受富裕生活的原因,你们知道吗?古人说过:‘人的生存需要欲望,没有君主就会导致混乱。’假如天下有一天没有君主,那么强大的就会欺凌弱小的,人多的就会欺凌人少的,富裕的人不能使自己安宁,贫穷的人不能使自己生存下去了。现在我为你们的君主制定法律制度,让富有的人可以保持自己的财富,贫穷的人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你们应当遵守本分,奉公守法,能够奉公守法,就能保全自身了。不要欺凌弱小,不要侵吞贫穷之人,不要虐待幼者,不要欺侮老者,恭敬孝顺父亲和兄长,与亲族和睦相处,周济救助贫穷困乏之人,在乡里恭顺谦逊。像这样就是良民。如果效仿过去的行为,就不是良民了。’众人都叩头谢罪。于是赏赐给他们酒食,然后将他们送回了家。当时翰林学士宋濂、詹同以及待制王祎、起居注陈敬等人在皇帝身边侍奉,皇帝回头对他们说:‘我告诫这些人,是想勉励他们做善事罢了。’祎回答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兼任君主和老师的职责。夏、商、周三代以后,作为君主的人都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却不知道进行教育。现在陛下您教导告诫(臣下),无异于严师教导弟子,恩情极其深厚,确实是所说的兼有治理和教化的方法了。’
户部上奏说:“开封府军仓储存粮食三万六千多石,支取后缺少了二百五十石,请拘捕相关官吏审讯。”皇帝说:‘储备的粮食时间长了,难道没有损耗吗?不要追究这件事了。’
皇帝问礼部尚书崔亮说:“朕郊祀天地,拜位都在正中,而百官朝见参拜,却站在东西两边,来避开正中间,这是什么礼仪呢?”崔亮回答说:‘我听说天子祭祀上天,从午阶登上祭坛;祭祀土地神,从子阶登上祭坛。社祭是祭土地神而以阴气为主,阴气在北方,所以君主面向南方,以报答阴气的恩德。在郊外祭祀上天而以阳为主宰,阳位在南方,所以君主从午位的台阶登坛,面向北来答谢阳。何佟之在议论中说:“祭祀土地神时要面向北方,因为君主要在土地神面前答话,所以面向南方;祭祀天神时要面向南方,因为君主要在天神面前答话,所以面向北方。”至于群臣在上朝时参拜天子,因为不是报答神灵的祭祀,都应该避开君主的尊位,所以上下都要从卯陛走,朝班则分左右站列,以避开驰道,这是因为二者的意义不同。’皇上说:‘臣子侍奉君主,与君主侍奉上天,那道理是相差不远的。’于是命令侍仪司:从今以后,各级官员入朝参拜,左右两班的距离不能超过二尺。那些行省的官府官员、御史台的官员都只能在甬道上拜见(皇帝),只是不能径直在甬道上行走罢了。
辛未日,赏赐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的母亲二十石米。因为左君弼有擒获山寨首领黄英杰的功劳。
癸酉日。太常少卿陈昧上奏说:“按照《周礼》的记载,孟冬祭祀司民、司禄,献上百姓的数目、粮食的数目,就接受下来收藏。大概民众的食物都是由上天决定的,所以民众的数量有拜受(天赐食物)的礼仪。现在在圜丘进行郊祀的时候,应该把户口钱粮的簿册陈列在圜丘台下,典礼结束后收藏到内府,以此来体现向天拜受民众数量、粮食数量的意义,这也是本朝一个朝代的制度。”于是皇帝命令中书省的大臣,凡是举行郊祀大礼时,要将全天下的户口、钱粮的簿册陈列在(郊祀坛的)台下,祭祀完毕后收入内库收藏起来。全天下的城池山川、地理上优越的地势,也都绘制成图,写成书籍,收藏在皇宫内库之中,以便流传久远。
甲戌日,皇帝下诏追赠肇庆府经历裴源官职,在其原来职位的基础上加升二等。当初,裴源因为公务来到新兴县北顾岭,突然遭遇了山贼陈勇卿等一百多人,他们抓住了裴源,强迫他下拜,裴源不肯,大骂道:‘你们不过是些反贼罢了!我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怎么能向你下跪呢!’贼人于是杀了他。到这时,广东行省上报了裴源的死状,所以朝廷对他加以追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