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1/2)
洪武二年(4066年)六月初一。
甲子这一天,赏赐国子监学生夏天的衣服。设置天平千户所。
当时隘丁寨的土酋覃顺归降,于是设置了千户所,任命覃顺为千户。
设置平阳卫。
宁州的父老到大将军徐达的军中投降,徐达派指挥吴宏前去安抚晓谕,并招抚邠州等地。
乙丑日,任命元分省参政崔文耀署理平滦府事务。文耀先前守卫平滦,率领所属州县前来投降,所以才有这个任命。
丙寅日,功臣庙建成,皇帝下令评定各位功臣的功绩,以徐达排在首位,其次是常遇春,再其次是李文忠,再其次是邓愈,再其次是汤和,再其次是沐英,再其次是胡大海,再其次是冯国用,再其次是赵德胜,再其次是耿再成,再其次是华高,再其次是丁德兴,再其次是俞通海,再其次是张德胜,再其次是吴良,再其次是吴祯,再其次是曹良臣,再其次是康茂才,再其次是吴复,再其次是茅成,再其次是孙兴祖,总共二十一人。
于是命令工匠塑造死者的塑像在庙中祭祀,并为活着的人留下空位。
当初,参政胡大海等人去世,皇上顾念他们的功绩,已经下令在卞壸、蒋子文的庙里塑造他们的雕像来祭祀。
到这时,又在新庙里为他塑了像。
丁卯日。皇帝对国子学的官员说:“治理天下以人才为本,人才要以教导为先。
如今太学的教育,以道德品行为根本,用六艺来丰富文采,这是遵循古代的制度。
人才的兴起,将会有其效果。
山上的树木由土地生长出来,河中的流水由源头聚集起来,太学中的人才由培养产生出来,要想树木长得茂盛,一定要培固它的根,要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想人才培养有成效,一定要培养他的道德品性。
如果没有培养造就的功夫,却想要使他们成为人才,就好像堵塞了众多河流却想要让水流畅通,砍伐刚生长的树木却想要得到大树,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思州的土官田弘正派遣万户张思温进献马匹和地方特产。
田弘正是田仁厚的儿子。
这时田仁厚去世,田弘正来报告丧事,并且请求继承父职。
皇帝下诏书命令等到他服丧期满,然后再授予他官职。
赏赐给思温绸缎、银钞和银锭。
戊辰日,大将军徐达调派凤翔守御指挥余思明守卫平凉。
庚午日,派遣使者去兰山祭祀被压死的将士。之前,大军西征,路过兰山下,刚好山崩塌了,许多士兵被压死了。
皇帝听说后非常哀痛,所以派使者前往吊唁,并命令抚恤他的家人。
皇上召见国子监的学生并问道:你们这些人在读书的空闲时间,练习骑马射箭了没有?
(他)回答说:‘都学习过。’
皇帝说:‘熟悉了吗?’
回答说:‘没有。’
于是便告诫他(们)。
(他们)说:古代的学者,文才足以治理国家,武略足以平定叛乱,所以能够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安定国家。
如今天下太平,你们虽然一心致力于文学之事,但又怎么能够忘记军事方面的事情呢?
《诗经》中说:‘有文有武的尹吉甫,万国都以他为榜样。’
正因为他有文才和武略,所以各个邦国才会以他为榜样。
你们应该努力。
皇上读《叔孙通传》,读到鲁地两个儒生不肯同行的事,就对侍臣说:‘叔孙通虽然被人说成是偷取了礼仪的糟粕,但他在秦朝焚烧典籍的废墟上创立了礼仪制度,成就了汉朝的一代制度,也可以说是很难得了。’
像两位儒生所说的话,不也是太迂腐了吗?
如果一定要等百年以后才可以兴复礼乐,那么当时朝廷的礼仪就已经荒废了。
朕听说先王的礼制,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孔子也说:‘一年、三年(就能有所成就),(积累)三十年(就能实现大治)。’
这大概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的意思。
如果说一定要等待一百年,那确实是迂腐(不切实际)了。
甲戌日,大将军徐达派遣指挥陈寿率兵驻守原州,黄旺驻守泾州。
泾州巡逻的士兵抓获了庆阳小元帅的间谍张五十九,将他斩首。
徐达于是从泾州率领各路军队奔赴庆阳。
己卯日,徐达率军驻扎在东原,命令右副将军冯宗异、御史大夫汤和、都督副使顾时、参政戴德率领军队从四面围攻庆阳城,张良臣打开西城门外出打水,任由人马在城下驰骋。
徐达很生气,督促张宗异进军扎营,逼近西门,派遣宁国卫的将士守卫小东门。
第二天,张良臣率兵在东门出战,都督副使顾时打败了他,俘获了他的九个副将,将他们斩首。
己卯日,常遇春等人攻克了开平。当初,皇上命令常遇春从凤翔赶赴北平,征讨北方偏远地区的残余贼寇,让平章李文忠辅佐他。
常遇春、李文忠率领八万步兵,一万骑兵,从北平出发前往攻取开平,途经三河,经过鹿儿岭,越过惠州,在锦川打败了原元朝将领江文清的军队,缴获的士兵和马匹数以千计。
军队到达全宁,原来的元朝丞相也速又率领军队前来迎战,再次被打败,也速逃走了。
进攻大兴州时,李文忠对常遇春说:‘元军一定会逃走。’
于是分出一千多士兵组成八个营屯,埋伏在敌军的归路上。
敌军果然在夜里逃跑,(我方)遇到(敌军)埋伏的地方就大败敌军,擒获了他们的丞相脱火赤。
于是率领军队取道新开岭,进攻开平,元主已经向北逃跑,常遇春追击了数百里,俘虏了宗王庆生和平章鼎住等人,将他们斩首。
总计得到一万名将士,一万辆战车,三千匹战马,五万头牛,蓟北一带全部平定。
辛巳日,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打庆阳四门,城上的箭矢像雨一样射下来,徐达的军队没有为之动摇。
不久之后,别将李德明巡逻环州,抓到了张良臣的间谍,将他斩首示众。
城笴,是张思道治理审问(的地方)。
王保保从宁夏派遣他来到庆阳窥探侦察明军。
庆阳被围困以后,张良臣又派使者回到宁夏求援,因此被捕获并斩首。
又让参将王敬祖带兵守卫彭原。
十一日(壬午日)。安南国王陈日煃派他的少中大夫同时敏、正大夫叚悌、黎安世等人来朝见,进献了当地特产,趁机请求册封爵位。
皇帝下诏派遣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典簿牛谅前往安南这个国家出使,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赐给他驼纽涂金银印。
诏书说:告知你安南国王陈日煃,你的祖父过去在南部边疆守卫国土,传位给子孙,常常向中国称臣,能够恭敬地履行臣子的职责,因此得以世世代代受封。
我承受天地的神灵护佑,肃清华夏,不久前写信给你,希望全国都能因此而安宁。
你能进献表章,向我称臣,专门派使者前来朝贺,遵循前人的教导,安定远方的百姓。
顾念这一番殷勤之意,很值得嘉奖推崇。
因此派使者带着印信,仍然封你为安南王。
唉!
陛下圣明广施仁政,思考效仿古代圣王的盛典;给他们赐予超越五等的爵位,让他们能够继承先辈的功业。
使你的谋略更加完善,永远作为国家的屏藩辅弼之臣。
赐给陈日煃一本《大统历》,四十匹织金文绮、纱罗,赐给同时敏、叚悌、黎安世、阮法四人每人一匹文绮、一匹线罗、两匹纱,赐给副使阮勋以及随从二十三人不同的赏赐。
以宁等人在十月到达安南边界,而陈日煃在夏季五月就已经去世了,他的侄子陈日熞继位,派遣他的臣子阮汝亮前来迎接,请求得到诏书和印玺。
张以宁等人没有听从。
日熞于是又派遣杜舜钦等人到朝廷请求指示,让张以宁留在安南等待命令。
张良臣从西门出兵挑战,宁国的卫兵和他交战,稍稍后退。
良臣又率兵逼近兴武卫营,指挥张四坚守营垒而不迎战,右副将军冯宗异率兵攻打他(良臣),良臣败逃而回。
徐达又派都督佥事陈德守卫西门。
癸未日,革除中书省照磨、检校所断事官。
乙酉日,参政傅友德调兵到庆阳城下会师。
丙戌日。右副将军冯宗异军营的士兵在夜里抓获了王保保的四名间谍,将他们斩首。
丁亥日,制造太庙的金器完成。每座庙宇都配置有酒壶一个、钵盂一个、台盏两个、酒爵两个、碗四个、盛肉碟十个、盛菜碟十个、勺子四个、匙子两只、茶壶两个、茶盅两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花瓶两个、烛台两个,总计黄金八千八百八十多两。
在此之前,皇上想要制造宗庙祭祀所用的金器,于是告知礼官说:礼仪是根据人情事理(制定)的,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不必拘泥于古代(的做法)。
近代的祭祀,都使用古代的笾豆之类的礼器。
宋太祖说:‘我的先辈也不认识这个。’
孔子说:‘侍奉死者要像侍奉生者一样,侍奉亡故的人要像侍奉健在的人一样。’
孔子的话值得效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