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3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

第3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1/2)

目录

洪武元年(4065年)闰七月初一日(己亥日),(朝廷)派遣使者去犒劳向北征伐的将士们。

庚子日,大将军徐达等人率领军队从汴梁出发,夺取河北州县。

当时战争连年不断,道路上都长满了荆棘,荒无人烟。

这一天,军队驻扎在安丘,(徐达)派遣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等人攻取卫辉,元朝的守将平章龙二弃城逃往彰德。

元朝降将乔佥院在济南发动叛乱。

乔佥院这个人,是福建负责解送象只的官员。

当初他航海来到山东,吴元年十二月,大将军当时驻扎在济南,于是他前来投降。

到这时又发动叛乱。

指挥陈胜、杨春讨伐平定了叛乱,斩杀三万多人。

指挥使曹兴才率领军队攻打苏九畴的山寨,苏九畴凭借炭山稳固防御,曹兴才接连攻破他六处小关隘。

这天夜里,苏九畴放弃营寨逃跑,曹兴才追击他,苏九畴在逃跑中死去,(曹兴才)俘获他的儿子苏??后返回,其余党羽全部被平定。

夜里,有一颗流星大如灯盏,呈青白色,从天津星处升起,向东北方向运行,到云中星处消失。

辛丑日,大将军徐达等率领军队到达淇门镇,参政傅友德带着获嘉县尹胡仲信前来拜见。

徐达命令胡仲信跟随镇抚使王处仁守卫辉县。

壬寅日,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徐州,赏赐参知政事陆聚三十四匹有花纹的丝织品、三百两白银、五百瓶酒,又把二百件有花纹的丝织品、二百个银碗赐给有功劳的将士。

癸卯日,大将军徐达的军队到达彰德,元朝的平章龙二又出逃,同知陈某等人到军门投降,(徐达)让右丞梅思祖统领和阳的卫兵驻守此地。

第二天,龙二的部将杨义卿带着八十艘船前来归附。

甲辰日,下诏从汴梁到宿州设立十个驿站,每个驿站设置二十四匹马。

乙巳日,大将军徐达等人率领军队到达磁州,派人到磁州召指挥使王臻回师镇守漳河。第二天,徐达的军队到达邯郸,元朝的守将逃跑了。

丁未日。皇上从汴梁返回。大将军徐达等人率领军队到达广平,元朝的平章周昱先弃城逃跑,大军进驻城中,邯郸县尹都文玉率领二十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投降。

这一天,右丞薛显擒获元貊邦杰的部将侯佥院,(侯佥院)说貊邦杰的军队被扩廓帖木儿打败,他军中士兵在赵州的妻子儿女,全被豁鼻马掳掠。

慈利军民宣抚使夏克武等人进贡当地特产,朝廷授予夏克武中书断事一职,覃厚担任湖广理问。

己酉日,大将军徐达等人的军队驻扎在临清,派人到东昌,催促都督同知张兴祖等人率领军队前来会合,又发檄文命令驻守乐安的指挥华云龙率兵随征。

(朝廷)向天下征召贤才到京城,任命他们为郡守、县令,给予丰厚的赏赐,然后让他们前往各地任职。

皇上对中书省的大臣说:“治理国家要把德行贤能放在首位,贤人是天下人所敬仰的。然而对于平民出身的士人,刚刚被授予政事时,一定要有培养他们廉耻之心的方法,这样以后才可以要求他们取得成功。《洪范》上说:‘百姓富裕了,才能推行德教。’这是古人的好方法和好想法。”

庚戌日,参政傅友德的游骑俘获了元将李宝臣、都事张处仁,就将他们作为向导。

徐达于是派遣傅友德开辟道路,让步兵和骑兵通行;都督副使顾时疏通水闸,让水军通过。

皇帝下诏制定军礼,中书省的大臣召集诸多儒臣商议:古时候天子亲自出征,是为了顺应天命、顺应人心,铲除凶残、除去暴虐,从而安定天下。自从黄帝开始使用兵器,征伐不臣服的诸侯,这就是战争的开端。周朝的制度规定,天子亲自出征,要祭祀上帝,在大社祭祀土神以求福佑,到祖庙祭祀祖先,在出征的地方举行祃祭,并且祭祀行军途中经过的山川。军队回来后,要在宗庙和社坛演奏凯旋之乐、献上俘虏。后世又有宣布捷报的制度。如果派遣将领出兵,就授予他们符节,也要到宗庙和社稷去祭告,举行祭祀军旗的仪式后再出发。宋朝又有祭告武成王的礼仪,归来时奏凯乐、献俘虏,然后天子论功行赏。于是逐一考察旧时的典章制度,制定了皇帝亲自出征、派遣将领出征的礼仪。奏章呈上去后,皇帝下诏全部依从。

皇帝亲征,告祭天地、庙社仪

出征前选择良辰吉日,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皇帝头戴武弁,乘坐革辂,配备六军,备办祭祀用的牲畜、币帛,演奏音乐,都施行三献之礼。其礼仪和祭祀天地、按季祭祀宗庙社稷的礼仪相同。

祃祭仪

举行祭祀的前一天,皇帝要沐浴斋戒一天,大将及陪祭官员以下都要如此。在宗庙庭院的东边设置皇帝的大帐,皇太子的营帐在大帐的东边。在南门外设置省牲的位置。

前一天,导驾官和太常卿引导皇帝到举行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临时休息的大帐篷,太常卿奏报中严(一种戒备仪式)。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太常上奏说外面(仪式等)已经准备就绪。引导皇帝来到省牲位,廪牺令牵着牲畜经过皇帝面前,省察完毕后,牵到神厨。太常上奏请求皇帝到神厨视察鼎镬洗涤干净后,就烹煮牲畜。皇帝乘车返回休息的大帐篷,有关部门洒水清扫并履行各自的职责。

在庙殿的北边设置军牙、六纛神位,军牙神位在东边,六纛神位在西边。在神位东边摆设十二个笾,排成三行,以西边为上位;在神位西边摆设十二个豆,排成三行,以东边为上位。簠、簋各两个放在笾、豆之间,簠在东边,簋在西边;铏三个、登三个放在笾、豆前面;俎三个放在登、铏前面;香案放在俎前面;爵坫放在香案前面;沙池放在爵坫前面。在神位的西北方挖掩埋用的坑穴,在坑穴前设置席位,席上放置酒和五只碗、五只鸡,用来准备把酒洒在地上祭奠神灵。

在庙庭的南边设置皇帝的座位,位于正中,面向北方。大将和陪祭官的位置在皇帝座位南边,文官在东边,武官在西边,双重队列面向北方。在香案前的左右两侧设置御史的位置,赞礼官的位置在御史南边,东西相对,传赞、赞引的位置依次排在后面。

祭祀日清晨,在各神位后面竖立牙旗、六纛,执事在各种祭器中放好祭品,将祝版放在神位右边,将盛有牲肉的俎案放在桌案上,乐工和司尊、执爵等执事以及陪祭的各位将领都穿上相应的服饰,各就各位。

太常卿奏报宫中戒严(诸事已经齐备),皇帝穿上武弁服,太常卿又奏报宫禁之外已经准备妥当。于是同导驾官引导皇帝从左南门进入,到达指定位置面向北站立。

赞礼官唱迎神,太常寺官员奏请皇帝鞠躬,音乐响起,皇帝鞠躬,再拜,起身,音乐停止。在位的官员都要鞠躬行礼,拜两拜,站起来。

赞礼官唱礼,(主祭者)进献币帛,开始进行初献礼。举行献礼时,太常上奏请求皇帝到盥洗的位置,皇帝把圭插在腰带间,洗手洗脸完毕,再拿出圭。请皇帝前往洗爵的位置,插上玉圭,执爵官将爵进献给皇帝,太常卿上奏请求皇帝接受爵,皇帝将爵洗净、擦拭完毕,交给执爵官,再次进爵,也按此流程进行。

再到酒尊前,把圭插在腰带上,执爵官将爵进献给皇帝,太常卿上奏请求皇帝接受爵,掌管酒尊的人揭开盖子,斟上醴酒,完毕后,把爵交给执爵官,再次进爵,礼仪相同。

取出圭,太常奏请前往军牙神位前,以酒和币帛作为祭品在前面行进。皇帝登上庙坛,音乐奏响,来到神位前,赞礼者奏请皇帝下跪,皇帝把圭插在腰带上,三次上香,进献币帛,三次以酒洒地祭祀,放下酒爵,抽出圭,音乐停止。

读祝官在神位的右侧跪着朗读祝文,读完后起身,将祝版放在坫上。太常上奏请求皇帝俯伏,再拜,乐声响起,皇帝俯伏,再拜,起身,乐声停止。

到六纛神位前,礼仪相同,然后返回原位。亚献、中献时不读祝文,其余礼仪都和初献时一样。

赞礼官唱饮福酒、接受祭肉,太常奏请皇帝前往饮福位,奏请皇帝鞠躬,再拜,乐声响起,皇帝鞠躬,再拜,起身,乐声停止。奏请皇帝跪下,皇帝插入圭,饮福酒、接受祭肉完毕,拿出圭,奏请皇帝俯伏,起身,再拜,乐声响起,皇帝俯伏,再拜,起身,乐声停止,皇帝回到原位。

赞礼官高唱撤去祭器,音乐响起,掌管祭祀的官员各自撤去祭器。赞礼者唱赐祭肉(的仪式环节),皇帝不行拜礼,陪祭的官员都行再拜之礼。

赞礼官唱送神,太常寺奏请皇帝鞠躬、拜两次,音乐响起,皇帝行鞠躬礼,拜两拜,起身,音乐停止。陪祭的官员们都行再拜之礼。

赞礼官高唱“望燎”,执事官员各自拿着祝文和祭品、负责祭祀的官员拿取食物,全都前往燎祭之处。太常上奏请求行望燎礼。赞礼官高唱可以举行燎祭了,东西两边各有两人拿着火炬进行燎祭。执事将鸡宰杀,把鸡血滴入酒碗中,然后将酒泼洒在地上敬神。

燎祭进行到一半时,奏报祭祀礼仪完成,皇帝返回大帐(休息的大帐篷),解除戒严。

祭祀所经过的山川,礼仪与祃祭相同,但祭祀五岳、四镇、四海、四渎用太牢(牛、羊、猪三牲具备),其次用少牢(羊、猪二牲具备),再次一等用一头牲(通常为牛)。如果行程紧急,就只准备酒和干肉。祭祀的器具只设置笾和豆各一个,举行祭祀仪式由礼官辅助引导,祭祀完毕就行望祭并埋葬(祭品),不使用鸡和酒。

凯旋而归,向宗庙和社稷祭祀报告,仪式与出征时相同。皇帝率领众将领,把凯旋时演奏的军乐、斩获的敌首陈列在太庙的南门外、大社的北门外,然后交付给刑部。

遣将出师授节钺礼仪

前期,拱卫司在午门外设立大将军的帷帐,兵部官员准备符节、斧钺,陈列在奉天殿内的架子上。内使监在殿中设置皇帝的座位。侍仪司在丹墀中道稍西的地方设置大将军的拜位,又在皇帝御座前设置接受符节、斧钺的位置,都面朝北方。设置内赞官的位置和授予符节的官员位置,副使接受符节的位置在大将军接受符节位置的北面,面朝东西方向。百官的侍立位置在文武楼的北面,东西相对。通班赞礼站在大将军宫殿前红色台阶下拜位的北边,通班在西,赞礼官在东,引领两位大将军站在通班的后面,其余侍卫的布置如同朝会的礼仪。

这一天,第一次击鼓戒严时,侍仪使和导从官进入宫中迎接皇帝的车驾。第二次击鼓戒严,文武官员穿着朝服,站到各自的侍立位置上。大将军穿着朝服入宫,在丹墀的西北面站立等候。所率领的将士和乐队都在午门外等候。

敲三遍鼓,皇帝穿着武弁服出来,音乐响起,皇帝登上座位,音乐停止。响鞭之后卷起帘幕,报时完毕,引导班首带领大将军到丹墀上的拜位。赞礼官高唱“鞠躬,拜”,音乐响起,行四次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引导大将军从西边台阶登上西门进入,内赞接引到皇帝面前,唱“鞠躬”,乐声响起,拜两拜,起身,乐声停止。唱礼官喊“跪下”,大将军跪下,将笏板插在腰带上,授节、授钺的官员取来符节、斧钺到皇帝面前,跪下接受制命,起身,站在大将军东北方向宣读制命的位置,先授予符节,接着授予斧钺,大将军依次接受完毕,交给执事人员,执事人员跪下接受,站在西边。

乐声停止,抽出笏板,伏在地上,起身,奏乐,大将军抽出笏板,伏在地上,起身,重复两次行拜礼,音乐停止,(众人)从西门出去,拿着符节和斧钺的人在前面行走,到达(规定的)位置后分别站立在左右两边,音乐奏响。

赞礼官又高唱(众人)鞠躬,行四次拜礼,起身,礼仪完毕,音乐停止。皇帝起身,音乐奏响;皇帝回宫,音乐停止。

大将军出行时,要率领部下竖起旗帜,鸣响金鼓,整顿行列,拿着符节、斧钺,奏乐在前面引导,百官按次序送出。

遣将告祭庙社仪与派遣官员奏告太庙、社稷的礼仪相同,只是要命令大将用牲币行一献礼。军队返回时,要在太庙、社稷门外陈列凯乐、俘虏、敌人的左耳,并举行祭告仪式,与出师祭告仪式相同。

祭武成王庙仪

祭祀前两天,有关官员在武成王庙的南门外设置大将以下人员的临时休息处以及视察祭祀用牲畜的位置。前一天,大将及各位将领、陪祭官前往庙中进行斋戒,执事者在斋戒的场所练习礼仪。大将检查祭祀用的牲畜,廪牺令牵着牲畜从东边经过大将军面前,检查完毕后,前往神厨查看鼎镬的清洗情况,然后烹煮牲畜。大将回到斋戒的住所,执事者洒水清扫并陈列布置(物品)。

到了祭祀日的清晨,读祝官在大将的营帐里签署祝版,执事把祭祀用品在祭器中摆放完毕,大将以下的人都穿上礼服进入各自的位置。

赞礼官主持行礼,大将以下的官员都要行两次礼。仪式结束后,赞引官引导大将前往盥洗所洗手擦手,然后前往武成王神位前,将笏板插入腰间,上香、进献币帛。拿出笏板,拜两拜,起身,走到配享神位前,按同样的礼仪行礼,然后回到原位。

赞礼官唱“进俎”,赞引官又引导到武成王神位前,插笏板,进献俎,在配位前也这样做,然后复位。

赞礼官高声唱“献官行礼拜祭”。赞礼官引导(相关人员)来到放置酒爵并用于洗爵的地方,赞礼官插好笏板,接过酒爵,洗涤、擦拭后交给执事者。(从怀中)拿出笏板,走到放酒樽的地方,插好笏板,接过酒杯,舀酒之后交给侍从人员。

被引领到神位前,赞礼者高呼跪下,(大将)把笏板插在腰带上,接过酒爵,三次洒酒祭祀,放下酒爵,读祝官读完祝文后,大将起身,拜两拜,到配位前也这样做,之后回到原位。

当初,大将举行礼仪时,赞引官引导分献官各自到两边廊庑中的神位前分别献祭,如同正献礼一样,完毕后,赞礼者唱饮福酒、接受祭肉。引导大将到武成王神位前,跪下,将笏板插入腰带,饮福酒,接受祭肉,抽出笏板,起身,拜两拜,回到原来的位置。

撤下祭祀用品,赞礼官赐胙肉,正献官免拜,分献官以下的人都要再拜。赞礼官高唱“望燎”,执事者拿着祭祀用的祝文和币帛前往焚烧的场所,大将观看焚烧(祝文和币帛),等到焚烧到一半时,赞礼官宣布礼毕,众人依次退出。

祃祭军牙六纛仪与祭武成王的礼仪相同,只是在向神位敬献币帛时要行三献礼,由大将担任初献,副将担任亚献、终献,不进献熟食。

大将奏凯仪

在此之前,大都督把写有捷报的文书上报朝廷,大将到达京城的前一天,有关部门在午门设置大将的临时住所。

外内使监官在午门城楼上前楹的中间摆设皇帝的御座,御座面朝南方。

侍仪司在楼前设置大将的拜位,拜位面朝北方;众将领的拜位在大将后面,文武百官的拜位在将领南边,文官在东边,武官在西边。

演奏凯乐(庆祝胜利的音乐)的乐工位于大将位置前方,协律郎在奏凯乐人员北边,司乐在协律郎南边,都面朝北方。

赞礼官站在楼前大将拜位的北面,文武官员侍立的位置在两边,诸位将领侍立的位置在文武官员队列北面,都东西相对。

大将站立的位置在诸将北边,面朝东方。

引领官员排班的舍人,各自站在所引领官员的北面,东西相对。

又在楼前稍南的地方设置献俘的位置,献俘的将校在献俘位置北面,刑部尚书奏事的位置在将校北面,都面朝北方。

又在献俘位的西边设置刑部尚书的受俘位,受俘位面朝东方。

在内道正中间设置公布捷报等的几案,几案朝南;接受公布内容的位置在几案东边,面朝西方;秉承皇帝旨意行事的位置在几案东北方,面朝西方;宣读公布内容的位置在文武官员队列南边,面朝北方。

到了当天凌晨,大将及以下官员进入侍立位站好。

皇帝身穿常服,乘车出宫,登上城楼,坐在御座上,侍卫们按照常规礼仪侍候。

大将及以下官员都到拜位站好,赞礼官唱拜,大将及以下官员都行四拜礼后退回侍立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