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 第4章 以史涤炎纪尘埃

第4章 以史涤炎纪尘埃(1/2)

目录

时枢的光芒与《史记》竹简共振的刹那,我忽然听见无数细碎的声响,像是有千万支笔同时在书写。玉玦碎片悬在半空,裂纹处渗出的金光与竹简上的墨字连成丝线,在书房里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网眼间浮动着华夏文明的剪影:黄帝在涿鹿挥舞的旗帜,大禹治水时踏过的泥泞,商汤在桑林祈祷的身影,周文王建都丰镐的夯土声……

“这是……文明的记忆在苏醒?”司马迁扶着案几起身,烛火在他眼中跳动,清瘦的身影被光芒拓在墙上,竟显得格外高大。他案头那卷尚未完成的《太史公自序》被光浪掀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字迹在光中流转,与玉玦碎片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碎片上那些暗沉的杂质正在剥离。它们原本像附着在玉上的锈迹,此刻却在《史记》文字的冲刷下,化作细小的尘埃簌簌落下。当“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从竹简中浮现,碎片上一块顽固的黑斑突然崩解;读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时,又一缕杂质被金光涤荡,露出底下温润的玉质。时枢传来细微的震颤,像是在计数——那些被剥离的,都是文明在时光中蒙尘的误解与偏见。

“你看此处。”司马迁指着《五帝本纪》中“轩辕乃修德振兵”的记载,光带在此处突然加粗,将碎片上最深的一道裂纹完全覆盖。我看见文字化作无数细小的金针,顺着裂纹渗入玉玦内部,那些因时空偏差而错位的纹理,正在被一点点矫正。“文明从不是完美的,”他声音里带着感慨,“就像这玉玦有裂纹,史书里也记着尧舜的不足,商纣的残暴。可正是这些真实的记录,才能让后来者看清该修正什么,该坚守什么。”

当光浪漫过《项羽本纪》的“乌江自刎”,玉玦碎片突然发出嗡鸣。那些记载着失败与遗憾的文字,此刻却化作最强大的净化力,将碎片边缘最后一丝杂质彻底清除。我恍然大悟——原来文明的坚韧,不仅在于辉煌时的高歌,更在于跌倒时的自省。司马迁写项羽的刚愎,写刘邦的市井,恰恰是为了让后人明白:真正的强大,是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

光浪渐渐平息时,玉玦碎片已完全修复如初。温润的黄玉上,“炎纪”二字清晰可见,周身流转的金光与《史记》竹简的光芒融为一体,再无半分滞涩。时枢传来清晰的讯息:“炎纪碎片修复完成,文明偏差修正率87%,载体确认——《史记》。”

我捧着重圆的玉玦,转身向司马迁深深叩首:“先生的笔,不仅记着历史,更救了文明。”他扶起我时,指尖触到的竹简已恢复了沉静,只是那些被光浪拂过的文字,似乎比先前更有筋骨了。“老夫不过是做了史官该做的事。”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天亮后,我还要去续写李广将军的故事,他虽未封侯,可那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风骨,总得有人记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