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武举流程(1/2)
明朝刚开始之时,武举只设有乡试和会试,一直到崇祯年间,因为战争的需要,又设立了殿试。
后,这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隆武朝!
故,若要考上大明隆武朝本次武状元,必须需要历经四个等级的考试:
即,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武殿试。
武童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三场,
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和文童试一样!
顾名思义,
县试是在县里,由知县主持,
府试是在府里,由知府主持,
而院试则是府里,由地方学政主持,
过了这三关,才可称为武生员,也就是俗称的武秀才。
武乡试,则由京城礼部在各省举行的考试,
开始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
后,明孝宗改为每六年举行一次,崇祯朝又变为三年一次,
弘光朝再次变为每六年举行一次,一直到现在隆武朝!
参加武乡试的,除了武生员之外,还有凭父辈做官而成的荫监生和凭向朝廷捐银而成的捐监生。
电视上演的,不学无术之辈,全是荫监生和捐监生,
至于凭借真才实学考上的武生员,则都是文武全才!
对于荫监生和捐监生,一般都是走个过场,乃是朝廷照顾生,
虽然可为官,但却不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而朝廷真正看中的,则为文武全才的武生员和那些久经沙场的武将世家子弟!
而武举乡试考试,分为外场和内场两场。
先考内场,后考外场!
而外场,又可分为两场,
第一场为马射,
第二场为步射和技勇。
马射、步射,均合格者,可获得一个“单好”资格;
技勇入选“好”字号者,亦算一个“单好”资格;
同时具有两个“单好”者,可获得“双好”资格。
内场,则是文化课考试,名称叫“策论武经”。
所谓“武经”,指的是《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这些官方认定的教材。
由主考官从武经中选取一百余字内容,考生进行默写;
凡不能默写者,或涂写错乱者,或卷子倒写者,均视为不合格。
而王玉??,能两次成为乡试之中的武解元,自然是兵法韬略全部铭记于心!
且还写的一手好“松雪体,隽秀可爱,
其字体堪与文士媲美,遂才能两次,被定为乡试内场第一。
加之其,在演武场试马箭、刀石之中,
能开六力弓,三马九箭皆攒射红心。
且能挥舞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耍出八十八个胸背花,
末了由背上滚下,起腿向后挑,刀顺势自空落下,转身双手稳稳接住。
武艺之高,自然是全场博然,赞叹不已。
举掇头石时,其先吸气一口,双手着把腰背一挺,掇与胸平。
双臂再翻,腿随势下蹲,挺身将石举达头顶,
之后,反复三次,负石走,举重若轻!
由此,二项并取优等。
加之第一场在射圃考步射,挽强弓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