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户籍制度革新(1/2)
隆武帝等一行人刚踏入京师火器制造局,
工部尚书宋之绳,携带工部一众官员,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见到隆武帝到来,忙跪地行礼,
“臣等,恭迎圣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免礼!”
“宋爱卿,快带朕与陈阁老、熊阁老、蒋中堂,
去看看我朝这新组建,已经五年多的京师火器制造局,
如今火器生产规模如何,有军匠多少户?
手艺好、经验丰富的三级以上的大军匠,又有多少人?
可年产多少门红衣火炮和虎蹲炮??
多少支鸟铳?和鲁密铳??
多少斤火药?
及其你昨天提及的那火器专家戴苍,其为何人,
其所最新研发出来的新型火炮,威力又如何,射程又有多远等等”
隆武帝之所以问军匠有多少户,三级以上的大军匠有多少人,
乃是因为大明自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为了大明江山永固,
将大明治理之下的全国百姓,按照职业类型,分为三种户籍,
即,民户、军户、匠户!
其中民户,占全国人口的八成左右,需要承担赋税和徭役,
民户之中的官绅地主阶层,只需要缴纳赋税,不用服徭役!
不过,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如考取举人以上的功名,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免田,
免田,主要针对的就是皇室、藩王、勋贵、官员士绅阶层!
其中藩王钦赐田土和官员士绅优免田亩,是其核心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会典》之中的卷三十八,
明确定下“亲王庄田,例不纳粮”的祖制,
即,明确藩王通过钦赐获得的土地,如封地、赏赐田,皆是免除赋税的。
正因有如此祖制存在,大明后期藩王越来越多,明朝的中央财政收入却越来越少,
一直到崇祯朝之时,因财政崩溃,而灭亡!
故,南明隆武帝上位后,利用明太祖的这条“亲王庄田,例不纳粮”的祖制,加以变通!
既然太祖皇帝说的是,“亲王”的庄田,不纳粮,
那非“亲王”的庄田,就必须纳粮!
大明的藩王制度下,
皇帝生的儿子,封为亲王,
亲王生的儿子,封为郡王,
郡王后代依次降等,分别为,
镇国将军,年俸一千石,
辅国将军,年俸八百石、
奉国将军,年俸六百石、
镇国中尉,年俸四百石、
辅国中尉,年俸三百石、
奉国中尉,年俸二百石,
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
故,隆武帝上台,实行推恩令,
亲王的儿子郡王们,平分亲王麾下的田地和家产,以此类推,
亲王除外,但从郡王开始,都需要纳税,
同时规定,大明法统若出现中断后,皇帝只能从亲王、郡王之中,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选出,
而郡王之下的明朝宗室们,可以自行选择出路,
或考取功名,或经商下西洋,或参军等等,
隆武帝之所以敢做出如此大的变动,
主要原因,
一是,经过明末的二十多年的大动乱,大明有实力的藩王已经所剩不多,
二来,乃是为了用朱家宗室,压制地方上重新崛起的地方绅士,
三来,也是为避免自己的后世子孙们,也跟明朝一样,被养成废物!
至于,官绅阶层的免田制度,则没有变动,
还是京官,
?一品?:免田一万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