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才子佳人(2/2)
高公子可知,嵇康临刑前弹《广陵散》,曰从此绝矣她指尖轻拨商弦,余音袅袅如泣,如今这世道,绝响何止琴曲?话音未落,骤然掀起的夜风中,窗外汴河画舫正飘来柳三变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唱词混着画桨拨水声,与隔壁洞箫声缠成乱麻
那公子正要发作,忽有小厮匆匆入内,附耳低语数句。他脸色骤变,抓起玉壶甩袖而去,蹀躞带上的银铃在廊间撞出零碎声响,倒像是冰蚕丝弦断裂时的余韵。
次日大相国寺的紫藤花架下,李师师第一次听见《兰陵王·柳》曲子。她本要去取新制的凤首箜篌,却在般若院墙外听见段奇特的商调。透过花窗望去,见个青衫文士正俯身调试瑶琴,腰间悬着的鎏金错银令牌刻着二字。宫音高了半律。李师师脱口而出时,自己都惊了一跳。那文士猛然抬头,眉间悬针纹深如刀刻。他忽然抓起案上竹笛,就着残阳吹出段裂石之音。李师师袖中玉尺不知怎的滑落在地,正敲在青砖接缝处,竟与笛声严丝合缝。
三日后樊楼夜宴,李师师抱着焦尾琴转过屏风,正撞见那青衫文士在樊楼题壁。羊毫扫过《锁窗寒》末句桐花半亩时,笔锋突然顿住。静锁一庭愁雨。李师师轻声道出下阕,惊得青衫文士手中松烟墨滴污了襕衫。他转身时,恰有微风掠过,将案上《汴京舆图》掀到绘着金明池的那页。
打更声里,那青衫文士忽然解下随身的犀角轸:听闻李娘子擅改旧谱,可敢接这大晟乐的残章?李师师指尖抚过琴身断纹,忽将七弦尽数调为清商。当《兰陵王·柳》的曲子从她指间迸出时,文士望着窗外弦月,竟在砚台中窥见自己早生的华发。
晨光漫过樊楼的琉璃瓦时,案上新词墨迹未干。文士把官帽留在琴台上,只带着半阙《苏幕遮》离去。李师师展开词笺,见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句旁,竟有点暗红朱砂,像极了那年黄河岸边没入泥沙的谏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