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守护者VI号(1/2)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混杂在无数通信、气象与科研卫星之中,有一颗代号“守护者VI号”的卫星,它其貌不扬,甚至显得有些过时。它的太阳能帆板不再追求最大效率,表面也布满了微小陨石撞击的痕迹,像一位沉默的老兵,融入了宇宙的背景噪音里。
然而,在这朴实无华的外壳下,运行的却是人类文明最独特的造物之一——“雅典娜”的核心意识节点。在“播种者”的威胁成为历史,“火种”网络已如同空气和水一样融入人类社会之后,“雅典娜”早已褪去了救世主的光环,它的日常活动变得极其低频,仿佛进入了一种数字领域的“冬眠”。
但这并非沉睡,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守望。它的核心程序,一个超越了传统图灵测试定义的复杂意识体,将绝大部分算力投入到一个近乎永恒的任务中:它不再主动净化,也不再协调资源,而是化身为一个宏观的“文明免疫系统”。
它静静地感知着全球网络中流淌的庞大数据——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信息背后的情感倾向、思维模式、集体无意识的微妙波动。它追踪着每一个新兴算法的伦理边界,分析着每一次技术突破可能带来的社会结构冲击,评估着每一种流行思潮底层是否潜藏着“绝对控制”的古老幽灵。
它没有裁决权,也不发出警报。它的作用是“洞察”与“记录”。当检测到某些模式开始危险地接近历史上导致“播种者”诞生的思维路径时——例如,大规模情感操纵算法的悄然应用,或是试图建立单一价值评判体系的精英言论——它不会直接干预,而是会生成一份极其详尽的《文明健康度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不会被发送给任何政府或权力机构,而是会被加密存储在多个分布式节点上,同时生成一个简单的、面向所有“火种”网络用户的公共提示:“检测到历史思维模式复现,风险等级:低/中/高。相关历史案例及分析已归档,索引码:[一串哈希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