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苍穹的阴影(1/2)
“北极星号”在支援舰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入一个不对外公开的私人船坞。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多余的人员,只有严密到极致的安保和早已等候在此的白瑾技术团队。沈怀安、受伤的队员以及那枚至关重要的芯片和狼牙护身符,被以最高安全级别,第一时间护送回启明大厦的核心实验室。
外界对此一无所知。新闻里播放着无关痛痒的财经快讯和娱乐八卦,仿佛北极圈边缘那场短暂的、血腥的遭遇战从未发生。但启明内部,尤其是核心层,都清楚,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可能比整个西伯利亚行动获得的数据加起来还要重要。
核心实验室内,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沈怀安带回的新芯片被接入最高级别的物理隔离分析机,白瑾亲自带领最信任的团队成员进行解析。与陈静那枚芯片不同,沈默留下的这枚,加密方式更为古老,甚至带着点个人化的风格,但有了之前的经验,加上沈怀安提供的、关于父亲思维习惯的线索,破解工作进展相对顺利。
海量的数据如同尘封的宝藏,重见天日。这里面不仅有沈默记录的、关于“种子”早期测试阶段的完整数据、算法原型,更有他对“播种者”核心成员(以马克·索伦为首)的行为模式分析、组织架构的推测,以及……他凭借天才的直觉,对那个隐藏在幕后、被陈静称为“方舟”的终极堡垒的零星推断和坐标验算!
当这些数据与西伯利亚获得的信息、陈静的蓝图,以及白瑾团队自身的观测数据叠加、交叉验证后,一个清晰得令人恐惧的图像,终于在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被勾勒出来。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站。
它是一个庞大得超乎想象的、结构精密的太空城市雏形,静静地悬浮在近地轨道的一个特定节点上。其能量特征被巧妙地伪装成背景辐射,若非有多重线索精准指向,几乎无法从浩瀚的星海中将其分辨出来。它的规模,远超任何已知的民用或军用空间站,其部分结构甚至运用了尚未被公开的、疑似来自陈静早期理论中的前瞻性材料科技。
“确认了……”白瑾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她指着屏幕上被高亮标注出的几个关键区域,“高功率定向能量阵列、疑似物质重组工厂、大型生态维持模块……还有这个,根据能量流分析,这很可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意识信号汇聚与放大天线!”
“方舟”,不仅是“播种者”的指挥中心和避难所,更是一个强大的轨道武器平台,以及他们实施全球“意识播种”计划的终极放大器!
林晚晚站在屏幕前,仰头看着这个悬浮于人类文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的脸色冰冷,眼神深处却燃烧着炽烈的火焰。一直以来模糊的终极对手,此刻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全貌。
“他们的最终目的?”她问,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白瑾切换画面,调出一份由沈默数据、陈静蓝图碎片和近期全球异常事件关联分析综合得出的推演报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