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七五:真千金她只想搞钱暴富 > 第235章 主修一门,辅修一门

第235章 主修一门,辅修一门(1/2)

目录

燕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的走廊里,旧书页的淡香、油墨的清苦,混着断断续续的外语交谈声,走两步就能听见有人用英语争论诗歌韵律,或是用德语念着晦涩的哲学句子,连空气里都透着股子 “钻学问” 的劲儿。

这里以西欧、北美语言为核心,各专业跟亲兄弟似的,既搭着伴又较着劲。

隔壁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是老大哥,早年中苏关系近,师资厚、规模大,连教学楼都占了最好的位置;反观西语系,倒像个精悍的后生,路子走得专 —。

英语专业是绝对的支柱,学生最多,手里总捧着厚厚的原文书,手指在书页上划着生词,聊起莎士比亚能从上课聊到食堂;往隔壁教室凑凑,能听见德语专业的朗读声,辅音重透着股严谨的韵律。

法语专业更有意思,学生们说话都带着点慢条斯理的优雅,讨论雨果的时候,时不时蹦出几句时政见解,难怪人说这儿是 “外交官摇篮”。

西班牙语专业人少些,透着股热情,课间总有人围着老师问南美文学,眼睛亮得很。

对苏禾这样的本科生来说,学习安排一点不含糊,讲究 “主修一门扎深根,辅修一门拓眼界”。

学校对他们这届 “恢复高考头一茬” 的学生,期待值高得很 —— 不是要你只会说两句外语就行,是盼着将来能当翻译家、外交官,或是研究文学的学者。

核心就是要把主修语言学 “精” 学 “专”:听力课,收音机短波信号滋滋啦啦的,VoA 的声音时断时续;口语课上更热闹,要么复述课文,要么分组辩论,谁要是磕磕巴巴,全班都盯着你;阅读就更苦了,从《泰晤士报》到狄更斯小说,一本本啃,字典翻得页边都卷了;写作要练的花样多,公文、评论、散文都得会;翻译最磨人,讲究 “信达雅”,有时候一个词的译法,能跟同学争一节课。

除了语言本身,还得读文学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派,重要作品得精读,还得学着写评论;对象国的历史、文化也不能落下,比如学英国文学,就得知道都铎王朝的社会风气,不然连《傲慢与偏见》里的阶级关系都读不懂。

至于第二外语,大二才开始学,要求没那么严,能看懂专业文献就行,主要是为了拓宽眼界。

这时候的学习资源,跟现在没法比 —— 没有互联网,没有课件,能抓着的就是翻得卷边的油印教材、砖头厚的《新英汉词典》、图书馆里抢着借的原版期刊,再加上老师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每一样都得当成宝贝。

好在西语系藏着不少 “大牛” 老师,都是历经风雨的老学者,对他们这届学生格外上心。

林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她是系主任,还是英国文学研究的权威,按理说该忙着搞学术、带研究生,却破例给苏禾他们班带 “英国文学史”。

说起来,林教授一开始就注意到苏禾了 —— 学生档案里,苏禾的总分近乎完美,英语还考了满分。

在这个教育断层的年代,这样的成绩太扎眼了,林教授特意把 “苏禾” 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