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账册密语(1)(2/2)
木箱打开,账册堆积如山,瞬间占满了行辕内临时辟出的巨大官厅。纸张特有的霉味混合着墨香弥漫开来。陈宝玉毫不气馁,反而斗志更盛。他立刻调动了所有随行的户部精英算手,共计二十余人,这些都是从全国户部系统精选出来的尖子,精通《九章算术》,珠算技艺出神入化,心算能力远超常人。
陈宝玉将算手分为三班,昼夜轮替,人歇工不歇。官厅内迅速摆开了阵势:算盘珠子噼啪作响,如同急雨敲窗,又似沙场点兵;核算官员两人一组,一人高声唱数,一人飞速拨打算盘,然后再交叉复核,确保无一差错。低沉的讨论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与算盘声交织,形成一股紧张而高效的韵律。烛火与油灯彻夜长明,映照着一张张专注而凝重的面孔。
初步的核查结果,正如陈宝玉所料,表面上看,这些账册做得堪称“天衣无缝”。收支平衡,条目清晰,格式规范。每一笔款项似乎都有其合理解释:田庄的出息用于王府数千口人的日常用度;商铺的盈利则用于“修缮王府殿宇”、“赈济贫困宗亲”;甚至还有几笔数额特别巨大的支出,醒目地标注着“捐输边饷、以固国本”,账面上看,秦王府俨然一副忠君爱国、勤俭持家、深明大义的贤王形象。
“做得太干净了,”一位资深的户部郎中捻着胡须,低声对陈宝玉道,“大人,水至清则无鱼啊。这般完美,反倒令人不安。”
陈宝玉颔首,他亲自坐镇,不顾疲劳,随机抽检了几笔看似毫无问题的“捐赠”和“商铺盈利”。
“这一笔,”陈宝玉修长的手指划过纸面,点向一条记录,“去岁十月,‘庆丰商号’上缴盈利银元五万枚,注明用途为‘捐输固原镇军饷’?区区一个商号,一季盈利竟有如此之巨?”他目光锐利如刀,“立刻着人查这个‘庆丰商号’的底细,包括其东家背景、经营规模、主要货品、同业对比,越详细越好!”
负责商事调查的户部主事领命而去,不过两日,便带回了关键信息:“回禀大人,已查清。‘庆丰商号’注册于西安府,主营陕南的茶叶、药材转运,在汉中一带确有分号,但规模顶多算是中等。去岁陕南气候不佳,茶市普遍平淡,同业多数盈利微薄甚至亏损,而‘庆丰商号’账面却显示盈利高达银元五万,此事极不寻常。更可疑的是……经查,该商号东家的亲姐姐,正是秦王府大总管新纳的如夫人。”
“果然有猫腻!”陈宝玉冷哼一声,又指向另一处,“再看这一笔,今春三月,‘王府捐输榆林卫粮草折银元三万’。而本官查阅过往兵部文书,恰在同期,榆林卫曾有一笔上报的‘不明来源’的额外粮饷入库,数额大致吻合,且当时并未注明来源,只含糊记为‘地方捐输’。时间、数额如此契合,简直是量身定制一般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