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经济崩溃,葫芦再掏钱袋子(1/2)
伪军的倒戈如同抽走了烛龙组织赖以支撑的一条重要腿脚,但真正让这头困兽感到窒息与剧痛的,是紧随其后发生的、席卷其控制区域的经济崩溃。战争本就是吞噬资源的巨兽,而当维系资源分配的核心力量——无论是武力威慑还是信用体系——开始瓦解时,经济的堤坝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垮塌。
烛龙组织,这个隐藏在日军军事占领背后的阴影巨头,其运作离不开庞大的资金与物资支持。他们通过控制关键港口、垄断特定贸易(如橡胶、锡矿)、发行强制流通的“军票”和“合作券”,以及赤裸裸的掠夺,构建了一个服务于其战争机器与邪恶实验的经济网络。然而,这个网络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
崩溃的序幕,从“信用”的破产开始。
最先失去价值的,是烛龙组织强制推行、用以盘剥当地资源的“合作券”。随着伪军倒戈、抵抗力量活跃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行这些废纸的幕后黑手已经自身难保。市场开始自发地拒绝接受“合作券”,商人们宁可以物易物,也不再相信那张印着烛龙徽记的花纸头能换来任何实实在在的东西。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持有大量“合作券”的、与烛龙合作密切的买办和投机商们试图疯狂抛售,换取硬通货(如银元、黄金)或实物,但这只会进一步加速其贬值。一夜之间,无数依靠烛龙体系发财的“合作者”发现自己积攒的财富化为乌有,从锦衣玉食跌入赤贫深渊。
紧接着,是物资的断流与价格的飞涨。
烛龙控制下的运输线路,因抵抗组织的袭击、伪军的反水以及盟军日益紧密的封锁而变得千疮百孔。原本从各地掠夺、汇集到几个中心仓库的粮食、布匹、药品等基本生活物资,运输量锐减。而在其尚能控制的区域,烛龙余孽为了维持最后的挣扎和搜刮财富,变本加厉地征收“特别税”,强征所剩无几的物资,导致市面上的商品奇缺。
物以稀为贵。黑市猖獗,米价、盐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普通民众,无论是华侨还是本地居民,都陷入了极度的困顿。一只鸡可能换不来一升米,一枚祖传的金戒指或许只能换来几片发霉的饼干。饥饿和疾病开始在城市和乡村的角落里无声地蔓延。
然而,就在这片经济废墟之上,一场更加诡异、更令烛龙余孽抓狂的“金融风暴”,在几只不起眼的葫芦的“恶作剧”下,悄然上演。
在某个已被抵抗组织秘密接管、但表面上仍由烛龙残余势力控制的边境小镇银行金库里,堆积着大量烛龙组织还没来得及转移的、用于收买地方势力和采购违禁物资的金银、珠宝以及他们自己印制的、尚未发行的新一批“合作券”。
夜深人静,看守的烛龙死忠正在打盹。金库角落,几只混在装财宝的木箱之间、表面裂纹愈发明显的干枯葫芦,再次亮起了那顽皮而混沌的灵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