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种子(2/2)
“闹闹,传送我过去!”龙渊集中意念。绿光一闪,他瞬间出现在图书馆门口,挡住了特务的去路。特务见状,挥刀刺来,眼神凶狠。龙渊侧身避开,一拳击中特务胸口,将其打倒在地。
就在这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杰克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龙先生,三架日军轰炸机正朝着联大方向飞来,预计十分钟后抵达!”
龙渊心中一沉,日军果然来了个声东击西,想用空袭掩盖特务的袭击。他立刻对闹闹说:“快,用能量强化图书馆的墙体和地下室屏障!”
葫芦表面的绿光暴涨,一股强大的“守护能量”注入图书馆的墙壁和地下室入口。原本简陋的砖木结构瞬间变得坚如磐石,地下室的能量屏障也变得更加坚固。同时,闹闹释放出能量干扰波,干扰日军轰炸机的导航系统。
“龙先生,我们该怎么办?”朱自清先生带着几名学生躲在图书馆内,神色焦急。
“朱先生放心,闹闹已经干扰了日军的导航,他们无法精准定位。”龙渊说,“你们待在地下室,我去配合杰克他们拦截轰炸机。”
他让闹闹传送自己到校园西侧的高地,杰克和飞虎队队员早已驾驶p-40战斗机升空,与日军轰炸机展开激战。龙渊举起胸前的葫芦,闹闹立刻释放出能量,在日军轰炸机周围形成气流漩涡,干扰它们的飞行姿态。
日军轰炸机原本想轰炸图书馆和操场,却因为导航被干扰、气流混乱,投下的炸弹纷纷落在校园外围的空地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杰克趁机带领飞虎队队员发起攻击,一架日军轰炸机被击中,冒着黑烟坠毁在郊外,另外两架见状,仓皇逃窜。
空袭结束后,校园里一片狼藉,地面上留下几个深深的弹坑,但图书馆和教学楼安然无恙。师生们从隐蔽处走出,看到完好无损的图书馆,纷纷欢呼起来。闻一多先生走上前,紧紧握住龙渊的手:“龙先生,闹闹先生,你们不仅守住了我们的校园,更守住了民族的文化根脉,谢谢你们!”
葫芦里的闹闹似乎感受到了师生们的喜悦,绿光欢快地闪烁,在葫芦壁上映出简单的光斑,像是在回应大家的感谢。
当天傍晚,朱自清先生带着龙渊和闹闹参观图书馆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一箱箱典籍整齐排列,完好无损。朱先生从箱子里取出一本宋版《论语》,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典籍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我们南迁时从北平故宫博物院借来的孤本,要是毁了,就是民族的罪人。”
闹闹的绿光轻轻扫过书页,传递来“珍贵”“守护”的意念。龙渊看着这只不通文墨的器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它或许不懂典籍的价值,却懂得守护这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物件,就像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龙先生,闹闹先生,我有个请求。”闻一多先生拿着一幅自己创作的篆刻作品走来,上面刻着“文化长城”四个大字,“这是我特意为你们刻的,感谢你们守护了我们的‘文化长城’。希望你们能收下,让它见证这段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的岁月。”
龙渊接过篆刻作品,葫芦的绿光轻轻触碰着石刻,传递来喜爱的意念。他知道,这份礼物承载着联大师生对守护文化的敬意,比任何勋章都更加珍贵。
接下来的几天,龙渊和闹闹留在西南联大,协助赵峰清理残余的日伪特务,同时为校园布置了能量预警系统。闹闹的绿光覆盖了整个校园,一旦有可疑人员靠近,就会发出警示。师生们渐渐熟悉了这只神奇的葫芦,课后总会围过来,好奇地看着它,有的学生还会给它讲述书中的故事,闹闹则用绿光回应,仿佛在认真倾听。
有一次,几名学生在校园里讨论数学难题,争执不下。闹闹突然释放出绿光,在地上画出解题的思路,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却恰好点醒了学生们。华罗庚先生看到后,惊叹道:“这只葫芦竟有如此灵性,真是奇事!”
离别的那天,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自发来到校园门口送行。闻一多先生朗诵了自己的新作《红烛》,朱自清先生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背影》,学生们则送上了自己制作的纸花和感谢信。杰克和飞虎队队员也赶来,与龙渊并肩站在一起。
“龙,闹闹,你们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我们的英雄。”杰克握着龙渊的手,“等战争结束,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美国人,让他们知道,中国不仅有英勇的战士,还有守护文化的神奇力量。”
葫芦的绿光闪烁着,在每个人的手心留下淡淡的光斑,像是一个约定的印记。龙渊看着眼前的师生们,心中深知,这场守护之战的胜利,不仅保住了珍贵的典籍和学术泰斗,更保住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火种。
返回昆明城的路上,赵峰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抗战就是打仗杀敌,现在才明白,守护文化、守护知识,同样是在为抗战胜利出力。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战火中坚守治学,龙先生和闹闹守护他们,都是在守护民族的未来。”
龙渊看着胸前的葫芦,闹闹传递来平和的意念。他知道,这只诞生于战火的器灵,已经在一次次守护中,从单纯的战斗伙伴,成长为守护民族根基的精神象征。它的绿光,不仅能抵御敌人的炮火,更能照亮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路。
回到昆明后,第九战区指挥部发来嘉奖电,称赞龙渊和闹闹“守护文化火种,功在千秋”。薛岳将军在电文中写道:“抗战胜利不仅需要军事的胜利,更需要文化的存续。你们守住了西南联大,就是守住了民族的希望。”
龙渊将闻一多先生的篆刻作品挂在住处的墙上,每当看到“文化长城”四个字,就会想起西南联大校园里的琅琅书声和师生们坚定的眼神。他知道,抗战之路依旧漫长,日军的阴谋还未彻底粉碎,但只要民族的文化火种不灭,精神根基不倒,胜利就终将属于中国。
葫芦里的闹闹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绿光变得更加坚定、温润。它不再仅仅是战斗的利器,更是文化的守护者,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龙渊和闹闹将继续奔赴新的战场,无论是正面的军事对抗,还是隐蔽的谍战交锋,或是对文化的守护,他们都将并肩前行。而西南联大的这段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更加明白,守护家园,既要守住土地,更要守住精神,守住民族的文化根脉。
昆明的阳光依旧明媚,西南联大的书声依旧琅琅。龙渊和闹闹的传奇,又增添了一段守护文化的篇章,这段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种子的故事,也将和西南联大的精神一起,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在艰难险阻中,坚守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