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葫芦参战,“天炉”内外冰火两重天(1/2)
捞刀河初试锋芒,让第九战区指挥部见识到了龙渊和闹闹那“润物细无声”却又效果卓着的特殊能力。随着日军主力如同滚滚铁流般逼近长沙,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制定的“天炉战法”也开始全面部署——诱敌深入,依托有利地形和预设阵地,节节抵抗,消耗敌军,最后在长沙城下聚而歼之。
龙渊和闹闹,被赋予了在“天炉”内外,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加剧日军消耗和混乱的重任。他们的战场,不再局限于一点一线,而是跟随着战局的演变,在整个“天炉”之中游走,成为一股无处不在、令敌胆寒的“变量”。
“天炉”外围:泥泞的死亡陷阱
日军主力沿着湘北公路汹涌南下。龙渊和闹闹活跃在日军主要进军路线的侧翼。湖南秋季多雨,本就泥泞的道路,在闹闹的“精心照料”下,变成了吞噬一切的沼泽。
它让看似坚实的路面在日军卡车和火炮车轮下突然塌陷;让干燥的土路在夜间吸收过量水分变得湿滑不堪;甚至在关键桥梁的引桥部分制造小范围的地基松动,延缓日军工兵的修复速度。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和重装备举步维艰,行军速度大大降低,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在无尽的泥泞和“意外”中一点点消磨。
更让日军头疼的是后勤。运输车队频频“意外”陷车、翻覆,储存物资的临时仓库时常发生莫名其妙的漏水、塌顶事件。闹闹甚至能精准地找到油料桶的薄弱点,使其缓慢泄漏,或者让弹药箱受潮失效。日军的补给线变得千疮百孔,前线部队的弹药和粮食供应时断时续。
“天炉”内壁:燃烧的堡垒与“活”过来的山川
当日军先头部队突破外围阵地,开始向长沙核心防御圈攻击时,他们遭遇了更加顽强的抵抗。而龙渊和闹闹,则化身为守军阵地的“倍增器”。
在守卫长沙东侧门户——浏阳河防线的一处关键高地上,守军一个营依托坚固工事,抵挡日军一个联队的猛攻。战斗最激烈时,日军一度突入阵地。龙渊潜伏在阵地后方,对闹闹下达了指令:“闹闹,让这片土地,拒绝鬼子的踏入!”
下一刻,冲上阵地的日军士兵惊恐地发现,他们脚下的战壕边缘突然变得松软坍塌,将他们滑倒或活埋;机枪射击台的地基莫名松动,导致机枪难以稳定射击;甚至一些手榴弹扔过来,落地点的泥土会突然“涌起”,形成一个小土堆,极大地削弱了爆炸威力。而对于守军,他们脚下的掩体却异常坚固,射击视野也仿佛被无形之手清理得更加开阔。此消彼长之下,日军这次凶猛的进攻被硬生生打了回去,阵地前留下了大量尸体。守军营长事后啧啧称奇,称之为“山神助阵”。
在长沙南面的妙高峰等山地防御战中,闹闹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它引导山间的晨雾和夜色,更加浓重地笼罩在日军进攻路线上,干扰其视线和通讯;它让陡峭的山路变得更加湿滑难行,增加了日军攀爬的难度和体力消耗;它甚至能在日军集结地制造小范围的山体落石或泥石流,虽然规模不大,却足以造成恐慌和迟滞。
“天炉”核心:长沙城下的“冰火两重天”
战事最终聚焦于长沙城垣。日军调集重炮、飞机,对长沙城发动了疯狂的攻击。城墙多处被毁,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龙渊和闹闹也进入了这座燃烧的城市。
在这里,龙渊将闹闹的能力运用到了极致,给攻入城内的日军造成了“冰火两重天”般的噩梦体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