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93章 合作抗日,与各路英豪把酒言欢

第93章 合作抗日,与各路英豪把酒言欢(1/2)

目录

闹闹凭借其对大地脉动的独特感知,成功协助边区部队清剿土匪的事迹,虽然龙渊本人低调处理,但还是在延安有限的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对于这位来自南方、带着神秘色彩的“龙先生”更加好奇,而他那据说能“通灵”的葫芦,也成了大家私下里津津乐道的趣谈。组织上经过研究,认为龙渊的这种特殊能力在反特务、反渗透以及未来可能的对日作战中具有独特价值,决定让他更多地参与到边区对敌斗争的工作中,并负责与一些前来延安交流、寻求合作的其他抗日武装代表进行接洽。

于是,龙渊在延安的窑洞里,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形形色色的客人。这些客人,有的穿着八路军的灰布军装,风尘仆仆却目光锐利;有的身着西北军或晋绥军的旧式军服,带着几分江湖气;还有的干脆就是便装打扮,像是走南闯北的商人,但眉宇间都带着一股杀伐决断的英气。他们都是活跃在华北、西北抗日前线的各路英豪,有的率领着敌后武工队,有的掌握着地方自卫团,还有的甚至是带有绿林背景、但坚决抗日的民间武装头领。他们来到延安,或是汇报工作,或是请求支援,或是单纯地想来这革命圣地看一看,汲取力量。

龙渊的任务,就是接待他们,听取他们面临的困难,介绍边区和我党的政策,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探讨合作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要有一些“交际应酬”——延安条件艰苦,所谓的“把酒言欢”,往往就是一壶当地酿的、度数不高的糜子酒,几碟花生、枣子,大家围坐在炭火盆旁,畅谈抗战形势,交流斗争经验。

起初,这些来自天南地北、背景各异的汉子们,对龙渊这个看似文静、甚至有些神秘的南方人,还带着几分客气和审视。但几碗浊酒下肚,话题打开,那种同为抗日流血拼杀的战友情谊便迅速弥合了隔阂。

“龙同志!听说你在南边,能把鬼子的衣服变没了?让那帮狗日的光着屁股满山跑?哈哈哈!痛快!真他娘的痛快!”一个来自晋西北的武工队长,姓张,是个黑塔般的汉子,外号“张黑塔”,他拍着大腿,笑得震天响,端起粗瓷碗,“来,就冲这个,俺老张敬你一碗!”

龙渊笑着端起碗,与他一碰,一饮而尽。辛辣的糜子酒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股暖意。他能感觉到,胸口的葫芦里,闹闹传递来一丝好奇的波动,似乎在“聆听”着这些粗犷豪迈的声音和其中蕴含的炽热情绪。

“张队长过奖了,不过是些小把戏,因地制宜罢了。”龙渊谦虚道。

“诶!龙同志莫要谦虚!”另一位来自冀中,曾是民间镖师出身的自卫团长接口道,他姓赵,眼神精明,“咱们在敌后,缺枪少弹,有时候就得靠这些‘小把戏’才能打开局面!你在南边用的那些法子,听着就解气!要是能教咱们一两手,那打鬼子不就更容易了?”

这话引起了在座不少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诉说起自己面对的困境:鬼子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武器弹药奇缺,情报传递困难……

龙渊仔细听着,心中默默分析。他知道,闹闹的能力无法复制,但其背后蕴含的“非对称”、“超常规”的斗争思路,以及依靠群众、利用环境的理念,是可以分享的。他结合自己在冀南和华南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发动群众建立情报网、如何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和突袭、如何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讯等等。

他的讲述,没有过多提及闹闹的神异,而是侧重于具体的战术方法和组织手段,听得众人频频点头,眼中放光。

“妙啊!利用老百姓赶集、走亲戚传递消息,这法子咱们也能用!”

“破坏铁轨不一定非要炸药,找准关键螺丝卸掉也行?”

“让村里的孩子唱童谣示警?这主意好!鬼子肯定想不到!”

窑洞里气氛热烈,炭火噼啪,酒碗碰撞声、豪迈的笑声和激昂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那只翠尾幼兽的虚影,不知何时也悄然浮现在龙渊的感知中,它蹲踞在虚拟的“岩石”上,琥珀色的眼眸安静地注视着这群为了家国命运而聚集在一起的汉子们,尾尖的翠绿光屑微微闪烁,仿佛也在感受着这粗粝而真诚的情谊。

在一次交谈中,一位来自同蒲铁路附近的游击队负责人提到,鬼子对铁路线的看守极其严密,尤其是运输军火的列车,不仅沿途派重兵巡逻,还在一些关键桥梁和隧道驻扎了部队,他们几次想动手都损失惨重。

“要是能知道鬼子军火列车准确经过的时间,或者能让他们的巡逻队暂时‘瞎了眼’就好了。”那位负责人叹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