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91章 西渡黄河,感受黄土高坡的苍茫

第91章 西渡黄河,感受黄土高坡的苍茫(2/2)

目录

“这就是……陕北?”一名来自水乡的队员喃喃自语,被这截然不同的景象冲击得有些失神。干燥的空气让他喉咙发干,强劲的风沙打得脸颊生疼。

龙渊深吸了一口带着土腥味的干燥空气,感受着与南方丛林截然不同的天地韵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胸口葫芦里的闹闹,传递来一阵极其明显的不适和困惑。这片土地的能量场,与华南那种生机勃勃、水汽充盈的感觉完全不同,这里更加厚重、苍凉、内敛,甚至带着一种深沉的“干渴”。闹闹那属于草木之灵的本源,在这里仿佛受到了某种压制,变得有些沉寂,传递来的意念也带着一丝茫然,仿佛一个习惯了江南烟雨的孩子,突然被抛到了塞外大漠。

他们找到了党的秘密交通站,在向导的帮助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乘坐羊皮筏子,惊险地渡过了奔腾的黄河,踏上了陕北的土地。

一上岸,那种苍茫感更为强烈。脚下的黄土松软而厚重,每一步都会留下深深的脚印。举目四望,除了偶尔看到的如同镶嵌在黄土坡上的窑洞,便是无垠的、在风中摇曳的枯草和耐旱的灌木。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异常珍贵。

接待他们的是陕甘宁边区保卫部门的一位干部,姓李,是个典型的陕北汉子,皮肤黝黑,笑容憨厚,但眼神里透着精明和警惕。

“龙渊同志!一路辛苦了!中央早就知道你们要来了!”李同志热情地握住龙渊的手,用力摇晃着,“你们在华南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在前往延安的路上,李同志向他们介绍了边区的情况。与华南敌后的紧张刺激不同,这里虽然同样面临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日军的威胁,但整体环境相对稳定,是党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但这里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土地贫瘠,粮食短缺,物资极端匮乏,尤其是被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封锁,几乎与外界隔绝。

“咱们这地方,苦啊!”李同志叹道,“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正在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可这黄土高坡,十年九旱,种庄稼不容易啊!”

龙渊默默听着,观察着沿途的景象。他看到山坡上开垦出的层层梯田,看到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军民,也看到了许多人脸上那被风沙和岁月刻下的痕迹,以及眼中那与华南乡亲们相似的、面对苦难的坚韧与乐观。

他轻轻抚摸着胸前的葫芦,尝试与闹闹沟通,去理解这片新的土地。

“闹闹,感受到了吗?这片土地很不一样。它没有南方那么丰沛的生命力,但它很厚重,很深沉,承载着更久远的历史和更坚韧的人民。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在这里,我们的力量该如何运用?”

葫闹闹传递来一阵带着探索意味的、略显吃力的波动。它似乎正在努力调整自己,尝试去“倾听”这片黄土高坡独特的“心跳”和“脉搏”。那翠尾幼兽的虚影,在龙渊的感知中,似乎也收敛了在南方丛林时的活泼灵动,变得安静下来,琥珀色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这片苍茫而陌生的天地。

龙渊知道,新的挑战已经来临。在华南如鱼得水的“幽灵”,在这片雄浑的黄土高坡上,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让自身的能力,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他们的斗争,再次深度融合。西渡黄河,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斗争环境与能力运用的又一次全新考验。他望着远方那在黄土山峦间若隐若现的延安宝塔,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新征程的期待与思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