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乡村土法+超前科技,造出“神秘武器”(2/2)
片刻之后,龙渊收回双手,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熠熠生辉。他感觉到,眼前这个土法上马、拼凑而成的装置,内部似乎“活”了过来,与他和葫闹闹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
“成功了?”老周紧张地问。
“理论上……是的。”龙渊也不敢完全肯定,“但需要实战检验。”
机会很快到来。情报显示,日军从平津地区调来了一辆最新的、代号“电鳗”的大型无线电侦测车,已经抵达石门,不日将开赴冀南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搜查。这辆“电鳗”据说采用了德国技术,灵敏度极高,能有效过滤部分干扰,是对根据地通讯网络的巨大威胁。
“就拿这个‘铁王八’开刀!”马奎摩拳擦掌。
龙渊的计划是,在“电鳗”预计的巡逻路线上,选择一处有利地形,提前布设这个被队员们私下称为“龙氏法宝”的怪异装置,进行伏击。
地点选在了一处名为“鹰嘴涧”的险要山路旁。龙渊、马奎带着几名精干队员,趁着夜色,将沉重的“龙氏法宝”秘密运抵预设阵地,巧妙地隐蔽在岩石缝隙中,连接上带来的旧蓄电池。
第二天上午,果然,那辆体型庞大、顶部竖着好几个网状天线的“电鳗”侦测车,在前后两辆满载日军的卡车护卫下,沿着山路缓缓驶来。
“准备。”龙渊低声道,手按在了装置的一个触控开关上——那其实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真正的启动,依赖于他的意念和葫闹闹的响应。
当“电鳗”侦测车进入最佳距离时,龙渊眼中精光一闪,精神力量全力催动:“闹闹,启动!目标,侦测车核心接收单元!能量冲击模式!”
无声无息间,葫闹闹的力量被瞬间激发,并通过那怪异的装置急剧放大、聚焦!
正在行驶的“电鳗”侦测车内,日军操作员突然发现,所有仪表盘上的指针开始疯狂乱摆,耳机里传来一阵极其尖锐、仿佛能刺穿耳膜的噪音!紧接着,“噼啪”几声脆响,几个关键的电子管竟然同时爆裂,车内弥漫起一股焦糊味!
“八嘎!怎么回事?!受到强烈干扰!设备……设备烧毁了!”操作员惊恐地大叫。
几乎同时,前后两辆护卫卡车的电台也传出一阵杂音,随即失灵。车队顿时陷入了通讯中断的混乱。
“有埋伏!”护卫队长惊慌失措地大喊,日军士兵们纷纷跳下车,紧张地寻找根本不存在的伏击者。
而隐蔽在岩石后的马奎和队员们,只看到那辆嚣张的“电鳗”车突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减速,车顶的天线甚至冒起了缕缕青烟,后面的鬼子乱成一团。
“我的亲娘哎……真……真灵了!”一名队员张大嘴巴,喃喃自语。
马奎猛地一拍大腿,压低声音,激动得满脸通红:“干得漂亮!龙兄弟!你这‘破烂’变宝了!”
龙渊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能感觉到,刚才那一击,几乎抽空了装置内储存的大部分能量,也让葫闹闹传递来一丝疲惫的意念。但这第一次实战检验,效果远超预期!它不仅造成了强烈的电子干扰,甚至直接造成了物理损坏!
“效果不错,但持续时间和威力还需要优化。而且,这东西能量消耗太大,不能频繁使用。”龙渊冷静地分析道。
这次成功的伏击,在日军内部引起了更大的恐慌。“电鳗”侦测车的莫名瘫痪,被归结为“遭遇未知强力电子武器攻击”。结合之前神出鬼没的“幽灵电台”,日军高层开始怀疑,冀南的抵抗力量是否得到了某个拥有极高电子战能力的外部势力援助。
而龙渊,则带着初步成功的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投入了新一轮的“研发”。他尝试用不同的材料组合,设计不同结构的“能量回路”,目标是制造出更小型化、更节能、功能更专一(比如专司干扰、或专司侦听、或短时屏蔽小范围信号)的“神秘武器”。
废弃的砖窑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淡淡的焦糊味再次响起。乡村土法与超前科技的奇妙融合,正在为“幽灵”打造着一件件超出这个时代理解的、足以改变局部战场规则的利器。冀南的电磁频谱,逐渐成了一片对日伪军而言危机四伏、对抗日力量而言却能加以利用的迷雾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