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有序撤退,为抗战保留火种(1/2)
时间进入十月,武汉周边的战局日益恶化。日军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和多路并进的战术,逐步突破了外围防线,兵锋直指武汉三镇核心区域。持续数月的武汉会战,虽然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人员、装备损耗严重,继续死守已不现实。
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做出了战略撤退的决定。这不是失败,而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空间换取时间,将抗战持久地进行下去。一场规模空前、关乎国家命运的大撤退,开始了。
命令下达,武汉城内外的党政机关、重要工厂、学校、文化团体以及大量民众,开始有计划、有秩序地向西转移,目的地是新的战时陪都——重庆,以及湖南、广西等大后方。
然而,撤退的道路注定充满艰险。日军的飞机像附骨之蛆,日夜不停地轰炸撤退的主要路线——长江水道和陆路交通线,企图将中国最后的精华力量绞杀在途中。沿途还有小股日军部队的追击和骚扰,以及土匪、溃兵的滋扰。
龙渊和秦先生接到了新的指令:不惜一切代价,协助和掩护重要人员、物资以及文化瑰宝的安全西撤。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秦先生指着地图上蜿蜒的长江和崎岖的陆路,“我们必须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至少是相对畅通。”
龙渊看着地图上那象征着希望与挣扎的西迁路线,目光坚定。他知道,这或许是他和闹闹在武汉战场上的最后一战,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他的任务主要有三个:第一,利用能力,尽可能干扰日军空袭,为撤退船队和车队争取时间;第二,协助转移葫闹闹空间内那三十多名从南京救出的同胞,他们不能再待在空间里了;第三,在关键时刻,为陷入绝境的撤退队伍,提供力所能及的“奇迹”援助。
行动迅速展开。
长江江面上,庞大的撤退船队绵延数十里,如同移动的城镇。龙渊隐藏在江边的高地上,感知力覆盖天空。每当日军轰炸机群出现,试图对船队进行俯冲轰炸时,龙渊和闹闹便会悄然出手。
他们不再追求击落敌机,而是进行精准的干扰。有时,是让飞行员座舱内的仪表盘短暂失灵;有时,是让投弹手的瞄准具莫名其妙地偏移几度;有时,甚至是让即将投下的炸弹引信出现“故障”,延迟爆炸或者变成哑弹……
这些看似微小的干扰,累积起来,却极大地降低了日军空袭的效率,挽救了许多船只和无数生命。撤退的军民们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都能感觉到,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庇护着他们。
与此同时,龙渊找到秦先生,提出了释放空间内同胞的请求。
“他们在我的特殊空间里待了太久,虽然生命无虞,但长期脱离现实环境对他们的身心不利。现在向西撤退,沿途虽然艰险,但也有了相对安全的安置点。”龙渊解释道。
秦先生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在撤退船队途经鄂西一个相对安全的临时码头进行补给时,龙渊选择在深夜,将空间内的三十多名同胞,连同之前储存的部分粮食和药品,悄然“放置”在码头附近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并留下了说明情况的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