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核心的激活(1/2)
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轻轻划过,留下几道细微的汗渍。苏羽的目光落在那些报废的组件上——考古站淘汰的量子耦合器,外壳已经氧化发黑;还有他自己带来的量子存储器,银色的外壳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冷光。
他小心地拆下耦合器的防护罩,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线路。这些线路像枯萎的藤蔓般纠缠在一起,有几处已经断裂。他从工具包里取出微型焊接笔,笔尖亮起幽蓝的光点。
焊接时产生的焦糊味在空气中弥漫。他屏住呼吸,将断裂的量子通道一一接续。每连接一条线路,都要测试其传导性。有三次,量子流突然中断,溅起的电火花在指尖留下灼热的刺痛。
他甩了甩手,继续工作。
当最后一个接口完成时,组件内部传来细微的嗡鸣。这声音很轻,像是昆虫振翅,但稳定而持续。他小心地将量子存储器与耦合器连接,接口处亮起淡绿色的指示灯。
现在需要上传数据了。
他取出那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将它插入读取槽。芯片表面的纹路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微光,那是GSS-1蓝图的全部数据。他的手指在确认键上停顿了片刻。
按下按钮的瞬间,整个系统突然静默。指示灯全部熄灭,连刚才的嗡鸣声也消失了。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但紧接着,一道柔和的蓝光从量子存储器内部亮起。这光芒很特别,不像电子设备常见的冷光,反而带着某种生命的温度。蓝光顺着线路流淌,逐渐点亮了整个系统。
控制台上浮现出全息投影,GSS-1的构造图在其中缓缓旋转。每一个部件都在发光,彼此连接的量子通道像神经网络般闪烁。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完整的蓝图在独立系统中运行。
投影突然波动起来。蓝图中央的核心部件开始自动分解、重组,展现出之前被隐藏的次级结构。这些结构呈现出分形几何的美感,每一个细分都遵循着某种未知的数学规律。
他注意到核心处有一个不断变化的几何体。它时而呈现二十面体,时而变成复杂的星形,每次变换都会带动整个蓝图的结构调整。这似乎就是GSS-1真正的核心。
空气中的信息噪音突然增强了。那些细小的声音变得清晰,像是在回应量子核心的激活。他听到风中传来断断续续的音节,沙粒击打观测窗的节奏也变得规律起来。
控制台发出提示音。外部传感器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来源正是那片经常出现蓝光的区域。波动频率与量子核心的运行频率产生了共振。
他调出环境监测界面,发现荒原的地磁读数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这些变化以考古站为中心,呈波纹状向外扩散。量子核心的激活,似乎唤醒了荒原的某种反应。
一段新的摩斯电码出现在音频分析界面上。这次的内容更加具体:“影子在移动。”
他看向观测窗外。沙丘在暮色中拉出长长的阴影,这些阴影的移动轨迹似乎不太自然。有的影子在无光源的情况下自行移动,有的则保持着异常的几何形状。
量子核心的投影突然亮度倍增。那个变幻的几何体稳定下来,形成一个完美的菱形结构。从菱形的每个顶点都延伸出光丝,连接至蓝图的各个模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