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景逸寻边(1/2)
北境的天空,总是显得格外高远,带着一种苍凉的蓝。风从草原深处吹来,裹挟着砂砾和牧草的气息,也带来了隐隐的不安。镇北将军云景逸,一身玄色轻甲,外罩墨色披风,立于北境边军大营的点将台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台下肃立的五千“疾风营”将士。
这五千人,是他一手挑选、亲自操练出来的精锐,是他在北境立足的根本,更是未来妹夫南宫烨手中一把至关重要的利刃。如今,这把利刃需要打磨,也需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亮出它的锋芒。
“奉兵部令,为锤炼新军,熟悉防务,即日起,‘疾风营’将巡弋北境全线,勘察地形,演练战法!”云景逸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校场,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各部需严守防区,密切配合!”
命令下达,旌旗招展,号角连营。五千“疾风营”将士,如同一股黑色的钢铁洪流,在云景逸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大营,开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巡边。
名义上是演练新军,熟悉防务,这是上报兵部、摆在明面上的理由,连那位身为监军的三皇子南宫景洪(贤妃之子)也挑不出错处。但云景逸心中,有着更深层的目的。
北境防线绵长,各处关隘、堡寨星罗棋布,驻守着数支不同的边军。这些将领,有的出身将门,眼高于顶;有的寒门出身,凭借军功一步步爬上来,却因朝中无人而备受排挤;还有的,则是心思难测,需要亲自去探一探虚实。
云景逸的巡边路线,并非随意划定。他重点前往那些地处险要、驻军将领能力不俗却因各种原因郁郁不得志的防区。
每至一处,他并不摆出上官视察的架子,而是以同级将领交流切磋的姿态出现。他让“疾风营”与当地驻军进行小规模的对抗演练,凭借远超寻常军队的战斗素养和默契配合,每一次都赢得干净利落,却又点到即止,给足了对方颜面。这既展示了肌肉,也赢得了尊重。
演练之余,他会亲自邀请当地将领,于军帐之中,或是在篝火旁,饮酒畅谈。他不谈朝堂纷争,只论军事,论如何对抗戎族骑兵,论如何改善边防工事,论士卒的疾苦与需求。他凭借自身扎实的军事功底和在北境打出的赫赫威名,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防区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对于那些有能力、有抱负却因出身或不肯同流合污而被压制的将领,云景逸更是格外留意。
在一处名为“黑石堡”的偏远军寨,他见到了守将韩猛。此人出身贫寒,一身武艺皆是战场上拼杀而来,性子耿直,因得罪过上官,在此地一守就是十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报国无门。云景逸与他畅谈一夜,从步卒如何对抗骑兵,谈到边境互市的利弊,发现此人不仅勇猛,对边防更有独到见解。
“韩将军之才,困守于此弹丸之地,实在可惜。”云景逸举杯,言辞恳切,“北境需要将军这样的栋梁之材,他日若有机会,景逸必向朝廷举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