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军中新策(1/2)
北境边军大营,旌旗猎猎,肃杀之气弥漫。相较于京城朝堂的暗流涌动,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更为直接和粗粝。而云景逸,这位昔日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如今已完全褪去了浮华,皮肤被边关的风沙磨砺得粗糙,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浑身散发着属于军人的彪悍气息。
他并未因之前的军功和晋升而自满,反而更加沉下心来,深入研究边军的现状。他发现自己所在的这支军队,虽然勇悍,但训练方法陈旧,协同作战能力不足,且部分装备已显落后,难以应对戎族骑兵灵活多变的战术。
凭借着曾在京城接触过三教九流、见识过一些新奇事物的阅历,加之在军中实战中总结的经验,云景逸结合自己对力学和人体工学的粗浅理解,竟真的琢磨出了一套改良方案。
他提出了“三段轮射”的弩兵训练法,将弩手分为三组,交替射击、装填,形成持续不断的火力压制,以克制戎族骑兵的冲锋。同时,他还设计了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却更易发力且射程更远的制式弩机草图,以及一种可快速组装、专门用于对付骑兵的便携式铁蒺藜和陷马坑布置方法。
起初,他的这些“奇思妙想”并未被一些老兵油子和保守派将领放在眼里,甚至引来些许嗤笑。但云景逸并不气馁,他找到了一位较为开明的直属上级——一位同样渴望军功的参将,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请求给予小范围试验的机会。
这位参将半信半疑地拨给了他一个小队进行试训。结果,在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云景逸带领的这支小队,利用改良后的战术和新布置的简易器械,竟以极小的代价,成功击溃了数量相当的一支戎族游骑,还缴获了若干战马。
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辉煌的战果摆在眼前,那位参将大喜过望,立刻将云景逸的训练改良法和军械设计图详细整理,作为自己的“发现”和“麾下将士群策群力”的成果,上报给了兵部。
兵部审核后,认为此法确实行之有效,且造价低廉,易于推广,便行文全军,在一定范围内试行,并将主要提出者云景逸的名字也一并上报请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