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刹那万年,轮回证道(2/2)
通过这些与无数时间碎片的惊险互动,林正不仅是在“观看”历史,更是在亲身体验、对抗、理解乃至微调着构成时空的无数因果链条。每一次成功的互动,都是他对阴阳轮回意境的深化锤炼,也是他道心的一次洗礼与升华。
他时而沉浸于某段久远的历史碎片,险些被其中的爱恨情仇同化;时而又试图窥探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却遭到未来不确定性的剧烈反噬,神识几近溃散。每一次危机,都依靠《三算天书》的神异和阴阳轮回意境的玄妙得以转危为安。《三算天书》如同他在时间长河中的导航罗盘和保护伞,其推演、洞察之能,让他能提前感知到某些时间湍流的危险,其蕴含的天地至理,又与他此刻感悟的轮回之道相互印证,加速了他的理解。而阴阳轮回意境,则像是一把钥匙,不仅帮他解读时间碎片的信息,更让他在一次次能量冲击中,学会如何将外来的时间之力部分转化、吸收,淬炼己身。
他“看”到,所谓的因果,并非一条单向的、不可逆转的直线,而是如同大树的分叉,每一个“因”都可能对应着无数个“果”,而每一个“果”,也同时反馈并影响着“因”的形成。他目睹了一段微小的恩怨如何如同滚雪球般,在时间的放大下,演变成绵延数代的世仇,其中交织着无数偶然与必然。他也看到,一些看似强大的“果”,因其根基(因)的虚浮或充满了业力纠缠,最终如同沙塔般轰然倒塌,消散于无形。而一些微小的善因,在合适的缘法滋养下,竟能开出璀璨的福德之花。在这种上帝视角般的观察中,他对自身过往的种种际遇有了更深的理解。黑水村的悲剧、与阿芜的相遇、乃至与暗影阁的纠缠,其背后的因果脉络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这种洞察并非简单的“知道”,而是一种本质层面的理解,如同理解了水为何向下流,火为何向上燃。他心中许多执念与迷雾,在这漫长的“瞬间”里,悄然冰释。
随着对因果理解的加深,他的阴阳轮回意境开始发生质变。那掌心原本模糊的漩涡,此刻变得无比清晰和稳定。漩涡中心,代表着“寂灭”与“终结”的至阴之力;漩涡边缘,则象征着“生机”与“开端”的至阳之力。两者并非孤立,而是在永恒的旋转中相互转化,互为根基。他意识到,真正的轮回,远不止是生命的往复,而是宇宙间一切能量、信息、形态在时空尺度上的永恒流转与平衡。生与死、成与毁、聚与散,都只是这伟大轮回的不同显化。这意境与时间长河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吸收着时空的能量,飞速成长。
他福至心灵,开始尝试在这时间长河中,进行微小的“干预”。他并未试图去改变任何已发生或未发生的重大事件——那牵扯的因果太大,绝非他目前所能承受。而是选择了一些极其微末、几乎对主时间线毫无影响的“事件尘埃”,例如,引导一缕即将消散的残魂意识更顺利地融入轮回,或者,将一段本应即刻湮灭的微小善念的能量,略微延长其存在的时间。每一次成功的干预,都让他对轮回之力的掌控精进一分,掌心的漩涡也愈发凝实,甚至开始隐隐散发出一种法则的威严。
在这无法计量的“万年一瞬”中,他的修为境界水到渠成地突破到了金丹期。然而,这金丹的凝聚方式却前所未有。并非在丹田气海凝聚实体金丹,而是他那阴阳轮回意境本身,在无尽的时空能量洗礼下,由虚化实,化作了一枚虚幻而璀璨的法则金丹,悬浮于识海深处。他的法力带上了时空的特性,变得更加灵动、深邃,且蕴含着一丝轮回的真意。擎天地、同尘境、观色天、闻声天、心缘掌**等神通,也在这个过程中与轮回意境深度融合,产生了玄妙的变化,威力与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长时间的沉浸于时间洪流,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他几次险些被某些特别强烈或充满怨念的历史节点(如古战场冲天的杀气、王朝覆灭时的绝望悲鸣)所吸引,心神几乎被其同化。若非掌中佛国及时传来稳固的波动,以及内心深处与阿芜、碧鳞蛟那份超越时空的因果羁绊如同灯塔般指引,他或许已永远迷失在某段过往的尘埃之中。他也清晰地感知到,这时间长河中存在着一些极其古老、强大的意识体,它们或许是时空的守护者,或许是沉眠于此的太古存在,其散发的微弱波动都让林正感到自身的渺小,不敢有丝毫惊扰。
当时空感悟积累到某个临界点,林正知道,是时候回去了。继续停留,他的神魂将可能被彻底“时间化”,再也无法回归现世。他循着与阿芜、碧鳞蛟那份清晰的因果线,以及那面作为事件起源的青铜古镜所散发出的独特幽冥波动,将心神凝聚到极致。阴阳轮回意境全力运转,如同在无边无际的光辉海洋中,锁定了一条微小的、通往“现在”的航道。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浩瀚无垠的时间之海,然后义无反顾地沿着那条因果线,将意识投向归途。外界或许只过了一瞬,但对林正而言,这是一场真正的刹那万年,轮回证道。当他再次睁开眼,回归那幽冥古城废墟中的肉身时,他的眼神已变得无比深邃,仿佛蕴藏了万古的沧桑与时空的奥秘。掌中佛国似乎也因此番经历而更加稳固,边界隐隐扩大了几分,内部的生机愈发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