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文辩风云(1/2)
三日之期转瞬即逝。文辩会这日,白鹭书院门前车马盈门,衣着各异的文人学子、士绅名流络绎不绝,显得格外热闹。林正依旧是一身半旧的青衫,手腕上戴着那串看似普通的菩提佛珠,随着人流步入书院。
“啧啧,人模狗样的还真不少。”破戒的声音在他心间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一个个满口仁义道德,肚子里不知多少男盗女娼。小子,你可得擦亮眼睛。”
林正以神念回应:“静观其变便是。”他气息内敛,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目光扫过之处,已将在场许多人的气色、神态尽收眼底。
文辩会设在书院最大的“明伦堂”前广场上,早已搭好高台,摆满座椅。顾明渊作为书院主讲,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儒坐在主位。台下,学子们按所属书院或地域分坐,也有不少像林正这样的散客坐在外围。
大会伊始,无非是一些客套的开场白和经义探讨,气氛还算平和。但很快,话题便转向了时政与学风。
一位来自城东“崇文书院”、衣着华贵的年轻学子率先发难,他站起身来,朗声道:“顾先生,诸位前辈,晚生以为,当今学风,过于空谈性理,拘泥章句,而忽视了经世致用之学!圣人云‘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当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岂能只知皓首穷经,做那两脚书橱?”
此人话音洪亮,气势逼人,引得不少人点头附和。崇文书院素与白鹭书院不和,其背后有云州守备的支持,一向主张激进事功,对白鹭书院推崇的“纯正学问”多有抨击。
顾明渊神色不变,淡然道:“李贤侄所言不无道理。然则,经世致用,需以明理为基础。理不明,则用不彰,甚至可能误国误民。我白鹭书院提倡沉潜学问,正是为了夯实根基,避免急功近利。”
那李姓学子却不依不饶:“顾先生此言差矣!如今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汹涌,北有蛮族虎视,南有海寇侵扰,正是我辈读书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时!若都如白鹭书院般只知闭门造车,空谈误国,岂不辜负圣贤教诲?”
这话已近乎指责,场面顿时有些紧张。白鹭书院的学子们面露愤慨,却一时找不到有力的话反驳。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角落响起:“李兄高论,令人钦佩。不过,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李兄。”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者是一个面容清秀、气质温润的年轻书生,正是白鹭书院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名叫柳文轩。他缓缓起身,不卑不亢地道:“李兄言必称报效国家,敢问李兄,可知去年朝廷拨付云州用以加固海防的三十万两白银,最终用往何处?成效几何?又可知,去岁寒冬,城北流民冻毙者几何?官府又施粥几日?”
柳文轩语气平和,但问题却如匕首般尖锐,直指要害!那三十万两白银的使用,涉及云州官场和守备府的隐秘,流民问题更是敏感话题。
李姓学子顿时语塞,脸色涨得通红,支吾道:“此……此乃官府之事,我等学子,岂可妄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