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远来求医(2/2)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许清安忽然明白:医者所能,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给人希望。
名声越传越远,求医者越来越多。保安堂门前日日排起长队,许清安从早忙到晚,常常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竹茹心疼师父,劝道:“师父何不限定人数?这般劳累,身子如何吃得消?”
许清安却摇头:“病痛不等人。能多治一个,便多治一个。”
但他也知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想出个办法:每日清晨先在凉棚下初步问诊,轻症者直接给药,重症者再请入内细诊。又教竹茹和一些热心邻里辨认常见药材,帮忙抓药煎药。
街坊们都说许郎中仁心,纷纷来帮忙。王婆婆每日来熬解暑茶,刘掌柜帮着维持秩序,连太学的林慕白也常带同窗来相助。
这般情景,成了临安城一景。
保安堂前不仅有病患,还有来帮忙的邻里,来学习的郎中,甚至还有来写生的画师。
这日,许清安正在棚下问诊,忽见个熟悉的身影——竟是青芝山的秦老,带着几个山民抬着个担架而来。
“许郎中,快救救山子!”秦老语气焦急,“采药时跌下山崖,腿骨断了...”
许清安细看伤者,左腿扭曲变形,显然骨折严重。更棘手的是,伤口已开始溃烂,若不及时救治,恐有性命之忧。
他立即让人将伤者抬入内室。清洗伤口,正骨复位,又用秦老带来的新鲜药材捣烂外敷。
处置时,他闭目凝神,运转心法。指尖轻触伤处,竟隐约“看”到碎骨的位置,如星辰散落。银针所至,引导灵气将碎骨归位,又催动药力生肌长骨。
这般手段,已非常医所能。
治疗完毕,伤者沉沉睡去。秦老拉着许清安的手,老泪纵横:“许郎中,你不仅是神医,更是活菩萨啊!”
许清安谦道:“晚辈所学,不过沧海一粟。倒是老人家带来的药材,立了大功。”
原来秦老采来的几种草药,正是治疗骨伤的良药。其中一味“接骨草”,更是新鲜,药性最佳。
是夜,许清安独坐院中,对月沉思。今日救治山子,让他对《神农百草经》有了新领悟:医道不仅是治人之病,更是借天地之力,助生命自愈。
他取琴轻抚,琴音流淌,与草木呼吸相和。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那些古朴纹路在月光下流转生辉。
恍惚间,他仿佛听到更远的呼唤:扬州孩童的笑语,湖州姑娘的歌声,山子康复后的脚步声...这些声音交织成曲,如生命之歌。
晨光微熹时,他收起古琴,推开店门。暑气未消,晨风却带着凉意。
新的一天在药香中开始,而许清安依旧如往常,无论来自何方,无论所患何疾,他都会以仁心相待,以医术相救。
因为医道无疆,仁心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