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阙惊澜 > 第185章 丙魏辅政:中兴名臣佐明君

第185章 丙魏辅政:中兴名臣佐明君(2/2)

目录

丙吉双手拢在袖中,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声音如同暖炉旁温好的老酒,醇厚而令人心安:“陛下,魏相所虑极是。救灾如救火,章程不清,督察不力,则善政亦难达其效。臣观河南郡守此人,素来持重,此次奏请,虽细则未备,然忧民之心可鉴。陛下可准其所请,同时敕令其速报细则,并责成刺史监督施行。此外,” 他顿了顿,看向宣帝,眼神恳切,“臣以为,当命临近郡国,如颍川、陈留等富庶之地,预作筹措,备足粮秣。一则,若河南灾情后续扩大,可速调拨支援;二则,亦可平抑可能因河南歉收而波动的周边粮价,以防奸商囤积居奇,此乃‘平准’之道也。有备,方能无患。” 他的建议如同织网,在魏相快刀斩出的框架上,又织入了预防与联动的经纬,将目光放得更远。

宣帝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丙吉的补充,正是他心中所想却未及明言之处。这两位重臣,一锐一稳,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

“善!” 宣帝提笔,在奏疏上飞快地批下朱字,“准河南郡所请,减免受灾县赋税,开仓贷种。着其三日之内,详报仓廪实数、借贷章程及监督之策,报尚书台核验。敕豫州刺史严加督察,若有贪渎,严惩不贷!另,敕令颍川、陈留太守,速查仓廪,预作筹措,以备不时之需,听候朝廷调拨!” 他的批示,精准地融合了魏相的严密与丙吉的周全。

批阅完毕,宣帝将奏疏递与黄门,示意速发。他身体微微后靠,目光落在丙吉和魏相身上,神情放松了些许:“有赖二卿同心戮力,朕心甚慰。去岁霍逆初平,朝野震荡,百废待兴。今岁开春,盐铁新策甫行,又遇此灾情。幸得二卿,一主内政,明察吏治,剔除积弊;一理民生,宽厚恤下,调和阴阳。朕方得高枕,放手施为。”

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认可。魏相主抓吏治与改革,如同锋利的犁铧,深耕板结的土壤,破除积弊;丙吉则如沉稳的基石,调和各方,抚慰人心,尤其注重民生疾苦。两人配合无间,正是“孝宣中兴”得以开启的关键。

魏相闻言,肃然拱手:“陛下谬赞。臣等分内之事,敢不尽心?吏治乃国本,民生系国脉,此二者,臣与丙公,夙夜匪懈,唯恐有负陛下重托,有负天下苍生。” 他的回答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责任感。

丙吉则微微欠身,笑容依旧宽厚平和,如同春风化雨:“陛下言重了。臣老朽,唯知本分行事。魏相明断如炬,洞察秋毫,臣不过拾遗补阙,略尽绵薄。为陛下分忧,为黎庶解困,乃臣等本分。” 他言语谦逊,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厚重力量。

宣帝看着眼前这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赤诚的重臣,心头涌起一股暖流。霍光时代的压抑与惊涛,上官桀、桑弘羊的倾轧与覆灭,如同沉入深海的暗礁。此刻的温室殿,虽有案牍劳形,虽有灾情困扰,却充盈着一种久违的、名为“信任”与“实干”的清新空气。这是历经血雨腥风后,终于迎来的坚实土壤。

“朕得二卿,如高祖得萧曹。” 宣帝的声音低沉而真挚,带着一种帝王罕见的感慨。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天下郡国舆图》前,手指沿着黄河的蜿蜒曲线,缓缓划过:“万里江山,兆民福祉,皆系于你我君臣同心。前路或有荆棘,然朕心甚定。有丙公持重,有魏卿锐进,此‘孝宣中兴’之基,必牢不可破!”

他的手指停在中原腹地,那里,是刚刚批下救灾诏令的河南郡。阳光透过高窗,斜斜地照射进来,在地图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恰好笼罩在黄河两岸那片广袤的沃土之上。光斑之中,细微的尘埃在静谧的空气里轻盈地悬浮、旋转,如同无数生机勃勃的种子,在信任与实干浇灌的土壤中,悄然孕育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