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盖棺定论:宣帝诏议霍光功(1/2)
未央宫前殿,元康元年的初春朝会,气氛却压抑得如铅块般沉重。丹陛之上的御座空空如也,宣帝还未临朝。阶下,文武百官依照品秩,神色肃穆地站立着,
御座旁,侍立的黄门侍郎手中紧握着一卷明黄帛书,那模样就像是捧着一块烫手的山芋,神情严肃且紧张。这帛书的内容,便是今日朝会的唯一主题——给已故的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一生,做个定论。
终于,宣帝现身了。他身着玄色绣有十二章纹的冕服,头戴通天冠,步伐沉稳地一步步踏上丹陛。那张经过多年隐忍,如今已完全掌控大权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唯有一双眼睛,深邃得如同寒潭,平静地扫视着阶下的群臣。他没有立刻坐上御座,而是在御座前站定,目光最终落在了那卷明黄帛书上。
“宣。” 一个字,平淡却又有力,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寂静的大殿里激起层层回响。
黄门侍郎深吸一口气,展开帛书,清朗且庄重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传开:
“朕听闻,古时圣王治理天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彰显道德仁义,以昭示后人。如今已故的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昔日受孝武皇帝临终托付,辅佐幼主,执掌国政,长达二十年之久……”
殿内安静极了,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大臣,不管是霍光昔日的旧部,像杜延年,还是宣帝新近提拔的亲信,如魏相、丙吉,都屏住呼吸,垂首恭听。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重,重重地敲在众人的心头。
“……在昭帝在位之时,国家刚刚稳定,主上年幼,国家局势不稳。霍光在内安定社稷,对外安抚四方蛮夷,平定了燕王、盖主(鄂邑长公主)的叛乱,力挽狂澜,扶危定倾,对国家有大功……”
这一段对霍光的肯定,措辞严谨,明确指出了霍光在武帝托孤后,稳定朝局、平定上官桀、桑弘羊以及燕王、盖主叛乱时的关键作用。殿内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一些霍光旧部原本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一点。
然而,黄门侍郎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就像冰层突然裂开:
“……但是,霍光既然受到了非同寻常的托付,手握国家大权,掌控生杀予夺。虽说忠诚,但行事独断专行。到了晚年,渐渐迷失,家族亲信相互勾结,盘踞在朝堂之上,势力根深蒂固,子弟骄横放纵,门客肆意横行,超越本分,滥用权威,逐渐失去了人臣应有的礼仪……”
“党亲连体”“根深蒂固”“威福自专”……这些词就像一根根冰冷的针,直直地刺进每个人的耳朵里。杜延年垂在身侧的双手,在宽大的袍袖中不自觉地紧紧握成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感觉到身后有几道目光,像芒刺一样,带着复杂的审视和无声的压力。魏相则面无表情,眼神低垂,像是在专注地研究脚下金砖的纹路,只有嘴角微微紧绷了一下,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