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未来:梦想为繁星之彩 > 第85章 这里名为艾莫莉丝(3)

第85章 这里名为艾莫莉丝(3)(1/2)

目录

“真理刻律”号战列舰的舰桥内,巨大的全息战术沙盘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艾莫莉丝星球在其上缓缓旋转。代表联邦控制区域的蓝色光晕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蔓延,将象征抵抗的红色区域不断吞噬、瓦解。整个“清扫”行动的推进,精准得如同用超高温等离子炬切割合金,高效、彻底,带着一种冷酷的美感。

舰长埃莉诺上校身姿笔挺地立于指挥席前,深邃的目光如同鹰隼,扫过沙盘上每一个细节。突然,她的视线在几个骤然亮起、体积异常庞大的红色光点上凝固。这些光点分散在不同大陆的广袤区域,能量签名强烈且独特,远超之前遭遇的任何城防核心或军队集结信号。它们移动缓慢,如同在冰面上跋涉的巨兽,但其释放出的能量读数却堪比小型聚变反应堆,在传感器的捕捉下显得格外刺眼。

“传感器重点标注目标。”埃莉诺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分析能量特征和结构模型,我要在三十秒内看到详细报告。”

“是,舰长!”科学官的反应迅捷如电,双手在控制台上飞快舞动,调取着海量数据。全息影像迅速响应,开始构建这些不明目标的粗略三维模型。当模型的轮廓逐渐清晰,细节逐一填充完毕时,整个舰桥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仿佛时间骤然凝固。紧接着,这片寂静被低低的嗤笑声和难以抑制的窃窃私语打破。

那是什么?

映入眼帘的,是……船。毫无疑问是船。有着符合流体动力学的流线型舰艏,高耸的、布满观测窗的舰桥结构,以及侧舷清晰可见的、粗壮炮塔基座的……巨舰。然而,荒谬之处在于,这些本该劈波斩浪、驰骋于浩瀚海洋的庞然大物,此刻却赫然“搁浅”在陆地上!更确切地说,它们被安装在无数粗大得惊人的履带组或直径堪比小型房屋的巨型轮子上,如同史前巨龟般,在平原、山谷甚至起伏的丘陵地带笨拙而缓慢地挪动!巨大的炮管从舰体侧舷伸出,狰狞地指向天空或远方的地平线,一些舰体上层建筑上,还密布着类似防空机炮和垂直发射井的结构。

“报告舰长,”科学官的声音响起,强忍着某种即将溢出的笑意,语气变得十分古怪,“目标识别完毕……为当地土着文明建造的大型地面移动作战平台。根据截获并破译的零星土着通讯碎片,他们将其称之为……‘陆行舰’。”

“陆行舰?”埃莉诺上校清晰地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汇,精致的眉毛微微扬起,脸上首次露出了近乎荒谬的神情,那是一种看到违反基本物理常识和军事逻辑的造物时,本能产生的错愕。“他们把海军的战舰……安装上履带和轮子?放在陆地上……航行?”她的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探究。

“扫描分析确认如此,舰长。”科学官迅速收敛情绪,恢复专业口吻,开始汇报冰冷的数据,“其动力源推测为高效燃烧本地特产钷素原矿的蒸汽轮机阵列或早期内燃机群,能量转化效率低下,技术层级远未达到核反应堆水平。传动结构复杂、笨重,能量损耗严重。主要装甲为轧制均质钢合金,最厚处约300至350毫米,未能检测到任何能量偏转场或复合装甲迹象。主要武器为大口径滑膛炮或早期线膛炮,部分旗舰级单位搭载基于晶石能量投射的初级能量武器,威力估值约相当于我方前蓝星时代战列舰的重型舰炮水平。防空武器主要为小口径速射机炮和少量射程有限的近程地对空导弹,技术水平落后我方标准至少两个世纪。”

随着这一连串具体而微的数据被报出,舰桥内的低笑声逐渐变成了更加明显的哄笑。一些年轻的操作员实在忍不住,拍打着控制台,肩膀耸动。

“我的上帝啊……旱地行舟?他们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主意?”

“这庞然大物怎么转弯?在复杂地形里卡住了是不是得用别的船去拖?”

“建造这玩意得耗费多少资源?把宝贵的钷素和合金浪费在这种活靶子上?”

“我以星际军的名义起誓,这是我服役生涯中见过最……最具抽象艺术气息的军事发明!”

埃莉诺上校抬起一只手,掌心向下,轻轻一压。这个简单的手势带着无形的威压,让舰桥瞬间肃静下来。但她的嘴角,却难以抑制地勾起了一抹混合着无奈和讽刺的弧度。作为一名受过系统、严格的军事史学与战略学教育的资深军官,她几乎瞬间就洞察了这种造物背后所反映的、该文明扭曲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战略思维的致命短板。

“保持镇静。”她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但话语内容却转向了深入的分析,既是对下属的即时教学,也是对自己思路的整理:“诸位,觉得可笑?但这恰恰暴露了该土着文明最深层的悲剧——其科技树的严重畸形和战略眼光的极度短视。”

她走向全息沙盘,用手指放大并高亮了一艘正在丘陵地带蹒跚移动的“陆行舰”模型,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官。

“我们都深入学习过联邦的百年战争史。二十二世纪中后期,我们的祖先,无论是‘银翼联盟’还是‘千瓣军团’,在军备竞赛白热化的阶段,都曾倾力发展过属于自己的超重型战略单位‘泰坦级空天舰’。”她刻意加重了“空天”二字。

“现在,让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比,看看真正的战略兵器与眼前这种……‘陆地巨舰’的本质区别。”埃莉诺的声音如同冰冷的解剖刀,开始层层剖析:

“第一,核心机动性。我们的泰坦,依靠的是成熟的冷核聚变能源驱动反重力悬浮技术,能够在大气层内进行高空、高速的立体机动,甚至具备短时突入近地轨道的能力。它是一把可以随时出现在战场任何关键节点的、真正的战略尖刀,掌控着战场的三维空间。而这些东西……”她的指尖敲了敲“陆行舰”的模型,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被彻底束缚在二维的地面上。速度缓慢至极,转向半径大得惊人,复杂地形适应性几乎为零。在现代立体化战争环境中,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缓慢移动的活体标靶,其机动性甚至不如我们一辆标准的主战坦克或单兵机甲。”

“第二,生存能力与部署前提。泰坦的空基属性是其生存的关键。它翱翔于云端之上,能有效规避绝大多数地面直射火力的威胁,它的主要对手是敌方的制空力量和高性能防空系统。因此,制空权的争夺,是泰坦投入战场绝对的前提条件。没有空中优势,泰坦绝不会轻易出动。而这些东西,”埃莉诺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拷问的意味,“它们庞大的体型、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既无法有效隐藏,也难以规避任何来自空中或远距离的精确打击。在敌方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将如此庞大的资源投入到这种极易被摧毁的平台上是何等的战略失智?这无异于将国库的黄金打造成华丽的棺材,然后开着它招摇过市。”

“第三,战术与战略价值。泰坦是作为移动的、难以摧毁的火力堡垒和前线指挥核心来使用的,在夺取制空权后,用于强行撕开最坚固的防线,或对敌方进行战略威慑,其价值体现在关键战役的一锤定音。而这些东西,”她指了指沙盘,“在低水平的、局限于地面的土着内战中,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威慑和移动堡垒的作用。但在面对拥有绝对制空权、精确打击能力和超视距作战能力的我们时,其战术价值无限趋近于零。它们非但无法有效支援防御,反而会因为其巨大的价值和目标特性,成为吸引火力的磁石,拖累整体的防御部署,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负资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