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当家主母 > 第28章 昭仪

第28章 昭仪(2/2)

目录

“贾家暂时只有你二叔祖一个人担着实职,但这实职如何,你也是知道的。”

今天皇后有给赏赐,可不用看,尤本芳都知道贾家送出去的更多。

“你大姑姑封妃,大概最先感激的就是王家舅爷,另外还有甄太妃。”

这两位,一个是想左右逢源,一个有自己的亲生子,这个亲生子还甚得太上皇喜爱。

偏偏当今皇上,曾是太上皇最忽视的一个皇子,只因为在朝中没有半点根基,在太子出事后,他不放心其他任何一个儿子,才传位给当今。

但曾经不喜欢,如今就能喜欢了?

只不过皇帝事事听从,太上皇就算后悔,一时也无法做出废立之事。

当然,为了他自己的权势,更有可能放任儿子们争宠。

皇家可不是普通人家,王爷们的争宠更多的是权利的争夺。

红楼里,皇帝为了拉拢北静王,更送了代表兄弟情的鹡鸰香念珠。

而北静王可能是为了拉拢贾家,也可能不想淌混水,更或者两者兼有,干脆就把鹡鸰香念珠转送给了宝玉。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了。

尤本芳不想去理,却又不得不去理,因为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全族下大狱。

“西府的事……,以后多看少说,能做的我们做,不能做的……,也只能那样。”

“是!儿子知道了。”

蓉哥儿的心特别沉重。

之前送老太太她们进宫,他也在希想着大姑姑有小皇子的好处。

可是如今看……

大姑姑首先得有孩子,然后那孩子还能平安长大。

要不然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这边母子两个心情沉重,那边,却又可以说全族欢庆。

还在做交接工作,年后才上任的王子腾也亲到了贾家。

他也好高兴!

原本升官的那点子不安,也因为元春封妃而不在了。

在他看来,前朝和后宫是一体的。

皇帝只要有脑子,就不会放着他这个‘妻舅’不用。

而且元春的背后不仅站着他,还有林如海,还有史家,还有隐性的开国功勋们。

贾家是开国功勋,曾经的四王八公,他们祖上可都是有交情的。

凭这些,元春在宫里只会更加得宠。

这一晚王子腾喝醉了,干脆就睡在了贾家。

他也自觉是贾家的功臣,没有他,元春想要在太上皇和皇上那里挂上号,可有得等呢。

所以这一天,王夫人虽然很累,却也是得意的。

连贾政都歇在她屋里,夫妻两个倒是难得的和睦。

翌日,蓉哥儿以买祭田的理由躲了出去,尤本芳在西府坐了坐,看到也来恭喜的贾代儒和柳老太,很干脆的起身走人。

此时,柳老太那天到西府哭诉,又去东府问罪的事,已经传开了,贾母和王夫人等倒是想做和事老,奈何尤本芳根本就没给她们机会,就回家躲清闲了。

只有王熙凤忙得团团转。

不过再累,她也是高兴的。

“好在姑娘们都住去了东府。”

晚间终于歇下了,平儿一边给她揉肩,一边庆幸道:“要不然事情更多。”

大姑娘封妃了,剩下的姑娘们就更显精贵,真是一丝儿也怠慢不得。

“……还得请回来呀!”

王熙凤就叹了一口气,“我们家的姑娘,老住东府也不是事。”

这是姑妈今天悄悄跟她说的。

让她想办法,把迎春、探春都接回来。

王熙凤觉得不太可能,可又不能不含糊着应承。

“姑娘们每天不是还回来吗?”

平儿和金坠儿闲谈时,也猜出了些,不用王熙凤明言,就道:“搬去了东府,二姑娘的性子看着都好了些。”

在老太太她们面前都敢说话了。

“可太太让办,我们又能怎么着?”

王熙凤无奈,“总要撞一撞大嫂子这垛山墙,实在撞不过去,太太才有可能罢休。”

如今元春封妃,姑妈正在兴头上。

她觉得小姑子们又都好了。

所以才想拉回来,培养感情。

但王熙凤怀疑,这只是姑妈一时的兴头。

这些年,她除了关注宝玉,对其他人也就那样。

“……要过年了。”

平儿也只能跟王熙凤一起想办法,“这段时间,您都忙得不行,就算要跟大奶奶商量,也总要等这个年过了吧?”

要不然,不要说大奶奶了,就是老太太也不能同意。

四姑娘搬回东府,是因为大奶奶说东府太过冷清。

为了接回四姑娘,送了那么多礼来。

老太太同意了,还让二姑娘、三姑娘陪着,就是林姑娘都到了那边,老人家自觉这件事她办得特别好,姑娘们住的也好,这才多久啊,老人家怎么会同意太太出尔反尔?

太太肯定也是知道这一点,才只悄悄跟她们奶奶说。

“说的是!”

王熙凤道:“暂时只能拖着。”

要是能拖到姑妈兴头过去就好了。

小姑子们住在东府,白天过来,跟以前其实没啥区别。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比以前更尽心了。

同是嫂子,她不能事事都让东府大嫂子比下去。

是以这段时间,王熙凤连给她们例行置办的首饰啥的,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主仆两个才说会话,就有几个管事婆子来报,什么什么不凑手,还要采买。

王熙凤忙打叠了精神,问好缺失,加倍采买。

元春封妃,不可能只这几天的热闹,翻过年,东府那边的孝期也算淡了些,到时候不仅有亲朋,只怕还会有不少想要攀附来的。

反正今天就有好几家扯着七拐八绕的关系来送礼了。

太太都让收着,说不能因为大姑子封妃,就看不起亲戚。

当时老太太也并没说什么。

是以王熙凤为防不凑手,只能加倍采买。

哪怕年下什么都贵,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她管着家,办好了是该的,但要办不好……,那可就是过了。

此时,王熙凤还不知道,这一会送走所有客人后,王夫人还在跟贾母商量,是不是多送些银子进宫,给娘娘多做打点。

“……祭田的事其实不急,如今到底是娘娘的事更重要。”

她好像跟贾母讨主意似的道:“您看是不是把买祭田的银子,先挪出一半来,紧着娘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