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朝堂博弈阻商税,帝后议策叹难行(2/2)
长公主也面色凝重,她刚收到江南钦差的密信,信中说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证据难寻,甚至有官员威胁证人,让核查难以推进。“陛下,这些官员早已结成利益同盟,明着反对不成,便用这些阴私手段阻挠。咱们若硬来,恐真如他们所言,引发朝堂动荡;可若退让,商税改革便彻底无望。”
夜色渐深,皇帝与长公主移驾御书房,殿内只点着一盏孤灯,映着两人愁容。皇帝看着案上北疆送来的奏报 —— 上面写着叶青在辽东推行治理,短短一月便安定民心,商路渐通,忍不住叹气:“同样是推行新政,叶青在北疆能做得顺风顺水,为何朕在朝堂推行商税,却难如登天?”
长公主拿起奏报,细细翻看,良久才道:“陛下,叶青在北疆能成,一是因为他有兵权在手,玄甲骑威慑四方,官员不敢轻易作乱;二是北疆刚经战乱,旧有利益格局被打破,百姓更盼安稳,新政易推行;三是叶青行事果断,对阻挠者从不手软,斩了几个为非作歹的将领后,再无人敢挡。”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无奈:“可朝廷不同。朝中官员盘根错节,大多与士绅、商户有利益牵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您虽有皇权,却不能轻易动太多官员,否则朝堂无人可用;且江南、湖广安稳多年,旧有利益格局稳固,官员们早已习惯私下盘剥,自然不愿接受明明白白的商税。”
皇帝沉默良久,手指敲击着案面:“你说得对,朕顾忌太多,才让这些官员有恃无恐。可若不推行商税,国库空虚,边防、民生皆无保障,长此以往,大盛危矣!”
“或许,咱们可以向叶青借些经验。” 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叶青在北疆推行‘明税替剥’,用两成商税取代官员私下盘剥,商户反而拥护。咱们或许可以在江南先选几个官员势力薄弱的县城,派亲信严格监督,先做出成效,再逐步推广 —— 用事实让官员无话可说,让商户主动支持。”
皇帝眼前一亮,点头道:“此计可行!明日朕便下旨,调几位清廉的京官前往江南,专管试点县城的商税事务,再派禁军随行,确保无人敢阻挠。若能做出成效,往后推行商税,便有了底气。”
御书房的灯亮至深夜,帝后二人终于定下对策,可他们心中都清楚,这只是对抗官员利益集团的第一步。江南的水有多深,官员的手段有多阴,无人知晓。而远在北平的叶青,或许还不知道,他在北疆的成功,已成为帝后在朝堂博弈中唯一的希望。
此时的北平国公府,叶青刚收到辽东送来的矿山开采进度奏报,正与东方不败商议如何将矿产运往江南,支援商税试点。他尚不知朝堂的困境,只想着尽快让江南商税落地,让大盛的税制彻底清明。却不知,他在北疆的顺遂,在朝堂看来,已是难以复制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