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我有招兵系统 > 第140章 江南驻跸接群僚,倭情勘问定问责

第140章 江南驻跸接群僚,倭情勘问定问责(1/2)

目录

天启十九年,八月初四至初十,叶青的钦差仪仗自中原向江南进发,八抬明黄大轿在队伍中央平稳前行,两侧锦衣卫的飞鱼服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鼓乐声顺着官道一路蔓延,惊起道旁林间的飞鸟。

沿途多是江南水乡景致,青石板路蜿蜒过青溪石桥,河面上乌篷船慢悠悠划过望海镇的码头,岸边百姓们隔着老远观望,孩童扒着大人的肩头,好奇地盯着那面绣着 “钦差大臣” 的明黄大旗。叶青坐在轿内,掀开轿帘一角看着这画面,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尚方宝剑的剑柄 —— 作为一个现代人,穿越至今竟能身披绯色官服、坐拥如此仪仗,连他自己都觉得像场不真实的梦。

“以前在电视里看‘钦差出巡’,总觉得是遥远的故事,现在倒真成了故事里的人。” 叶青心里暗笑,可目光扫过路边因倭寇袭扰而破败的柳溪镇村落,笑意又淡了下去。有农户在田埂上劳作,却时不时望向远方的海面,眼神里藏着不安 —— 这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倭患” 不是史书上的文字,而是压在青溪县、望海镇这些沿海百姓心头的巨石。

“得快点,再快点。” 他攥紧剑柄,现代灵魂里的紧迫感与当下的钦差身份交织,既有掌控权力的兴奋,更有对望海镇渔户、柳溪镇农户这些百姓安危的沉甸甸责任。轿外鼓乐声依旧,可在他听来,却像是催促前行的战鼓。

天启十九年,八月初十,巳时。

江南钦差行辕(设于望海镇外)外,旌旗密布,甲士环列。叶青的八抬明黄大轿刚停在辕门正中,早已等候在此的江南官员便齐齐躬身,衣袍拂动的声响整齐划一 —— 为首的是江南巡抚周文渊(从二品),身后跟着青溪县令、望海镇总兵等各省军政官员共三十余人,皆身着官服,神色恭敬中藏着局促。

“下官等,恭迎钦差大人!” 周文渊率先开口,话音刚落,叶青已缓步走下大轿,绯色官服衬得他身姿挺拔,腰间尚方宝剑的鎏金剑柄格外刺眼。“平倭事急,先去议事厅说详情。” 他语气平淡,却让众官不敢有半分拖延,纷纷侧身引路,连脚步声都刻意放轻。

议事厅内,圣旨供奉于香案,尚方宝剑斜倚案旁。叶青坐定后,目光直接落在周文渊身上:“如今江南沿海,倭寇有多少?盘踞在何处?”

周文渊连忙躬身:“回大人,倭寇共分三股,总计约八千余人 —— 一股盘踞在黑鲨岛,约三千人,首领为松井一郎,常袭扰望海镇商船;一股在鹰嘴礁,约两千五百人,首领林阿狗,专抢青溪县渔户;最后一股最凶悍,约两千五百人,盘踞在崇明岛,首领山田次郎,上月还攻陷了崇明岛上的青沙堡,至今未退。他们惯于劫掠后便退往海中,我军…… 我军难以及时追击。”

“为何难追?” 叶青追问,指尖轻叩桌面。一旁的江南水师统领赵奎脸色发白,硬着头皮起身:“回大人,江南水师名义上有战船八十余艘,可真正能出海的不足十艘!其余不是年久失修、船底漏水,就是桅杆腐朽、无法抗风 —— 去年暴雨冲垮望海镇船坞后,府库银两所剩无几,这些船就一直搁置在岸边,连修补的木料都凑不齐。上次青溪县渔户被劫,我们连一艘能追去鹰嘴礁的船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倭寇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