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原始的脱粒真的耗费人力(2/2)
重点强调它能省多少力气、快多少速度、少浪费多少粮食。
“三爷,您看,这脚一蹬,那大轮子转起来,带着滚子上的铁齿转得飞快,谷穗往这板子上一放,哗啦啦,谷子就下来了,秸秆从那头出去,谷粒从底下漏到筐里。比咱们抡摔把,省劲多了吧?”
沈棠指着草图比划。
王三爷叼着旱烟袋,眯着眼看了半天,浑浊的老眼渐渐亮了起来:
“嘶……这玩意儿……听着是有点门道!脚蹬的劲存到那大轮子上,再转滚子……嗯,是比胳膊抡省力!那铁齿子打谷子,肯定比木头棒子好使!漏粒也能少不少!”
他是老经验,一下子就抓住了省力、高效、减损这几个核心优点。
李铁匠则更关注结构:
“这架子得结实!那滚子上钉铁齿,轴得用好点的铁,不然转快了容易断!那网眼大小也得合适,谷子能漏下去,碎草杆子漏不下去……”
沈棠点头,补充道:
“关键部位用点好铁,其他地方结实木头就行。网眼用细铁丝编,或者用硬竹子劈细了编密实点,应该能行。先做个小的试试?”
有了王三爷和李铁匠这两位在村里颇有威望的技术型老农初步认可,
沈棠才拿着那张画满了图的草纸,找到了正在为脱粒进度发愁的赵建国。
“大队长,脱粒太慢了。我琢磨了个东西,您看看?”
沈棠将草图递过去。
赵建国正焦头烂额,接过草纸一看,上面画得密密麻麻,各种线条和标注,他看得有点懵:“沈知青,这是……?”
“人力脱粒机。”
沈棠言简意赅,指着草图的核心部分,
“脚蹬,带动这个大轮子存劲,再带动这个带铁齿的滚子转。谷穗放这个斜板子上,滚子一转,铁齿就把谷子打下来了,谷粒漏下去,秸秆排出去。省力气,速度快,掉粒少。”
她重点强调了王三爷和李铁匠的初步认可,
以及最关键的一点:
“材料大部分队里能找到,木头、废铁。关键轴和齿让李铁匠用好点的铁打。工时……农闲时,李木匠和李铁匠带着人干,估计两三天能做出个能用的样机。总比现在大家累死累活强。
赵建国看着草图,
听着沈棠条理清晰、
句句戳中痛点的解释,
又想到沈棠之前改良镰刀立竿见影的效果,
心中那点疑虑被强烈的期待压了下去。
这要是真成了,可是解决大问题了!
“好!”
赵建国一拍大腿,下定了决心,
“沈知青,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什么材料、人手,你列个单子!李木匠!李铁匠!过来!
从今天起,队里的木料、废铁随你们用!再给你们拨两个人手!
农活先放放,集中力量,给我把这个‘脱粒机’先弄出来!越快越好!”
赵建国的魄力和全力支持,让脱粒机的制造迅速提上日程。
打谷场旁边腾出了一块地方,成了临时工坊。
李木匠带着人锯木头、刨板子,打造坚固的框架和平台。
李铁匠则支起小炉子,叮叮当当地锻打着关键的轴承、滚筒轴和那一排排L型的锋利钉齿。
沈棠成了总工程师兼技术顾问,经常在工坊里,用最简洁的语言指导关键部件的尺寸、角度和组装要点。
她的图纸画得精准,解释清晰,
连李铁匠这样倔脾气的老师傅都不得不服气,
按她的要求一丝不苟地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