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黑奴贸易的抵制(2/2)
当天夜里,就有黑奴偷偷跑来商站。是三个年轻男子,趁葡萄牙商人喝醉了,用石头砸断了铁链,一路匍匐着过来,手心脚心都磨出了血。“我们……我们会挖矿,会种地,”领头的黑人喘着气,“只要给我们吃的,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别再把我们当牲口卖了。”
郑伟让他们先去洗了澡,换上干净的粗布衣,又端来一锅玉米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他对大副说:“在附近找块地,建个‘自由人村’,盖些草屋,让他们住进去。再教他们种玉米——这东西耐旱,在非洲长得好。”
三天后,“自由人村”就搭起来了。郑伟让人运来玉米种子和锄头,还派了个会种地的老农教他们开垦。那三个黑奴成了村里的带头人,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后来投奔的人翻地、播种,脸上渐渐有了活人的气色。
有个叫卡鲁的黑奴,以前是部落里的铁匠,见了商站的铁器,眼睛直发亮。郑伟就让他跟着船上的铁匠学打铁,没半个月,他就造出了一把像样的锄头,比葡萄牙商人卖的粗制滥造货强多了。“这是我打的!”卡鲁举着锄头,笑得露出两排白牙,这是他被卖为奴后,第一次为自己造出东西。
葡萄牙商人见黑奴们都往“自由人村”跑,气得暴跳如雷。有个胖商人带了十几个打手,想来砸商站,刚靠近村口,就被郑伟的亲兵用鸟铳指着:“再往前一步,就开枪了。”那些打手哪见过这架势,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
胖商人不甘心,去找当地的部落酋长施压,说郑伟“抢了他们的生意”。酋长却摆摆手——他早就受够了葡萄牙人的蛮横,上次想用十根象牙换点药,被他们硬生生压价,还是郑伟送来的奎宁,治好了部落里的疟疾。“东方人是来做生意的,你们是来抢人的,能一样吗?”酋长把胖商人赶了出去,还派人给“自由人村”送了两头羊,算是交好。
一个月后,“自由人村”已经有了五十多个黑奴,都在田里种上了玉米。郑伟临走时,卡鲁带着村民们来送行,手里捧着刚收获的玉米,颗粒饱满,黄澄澄的像金子。“我们能自己种粮食了,”卡鲁说,“等玉米收多了,我们也想换你们的棉布、铁器,像正常人一样做买卖。”
郑伟笑着点头,留下了更多的种子和农具,还有一个懂医术的郎中。“记住,你们不是奴隶,是自由人。”他指着村口的木牌,上面用土语写着“靠双手活着,比被铁链锁着体面”,“以后要是葡萄牙人再来捣乱,就去桑给巴尔找我们的商站,我们帮你们撑腰。”
船开时,“自由人村”的村民们都在岸边挥手,手里举着锄头和玉米,像举着新生的希望。郑伟望着那片渐渐远去的村庄,心里清楚,抵制黑奴贸易,光靠强硬没用,得给这些苦难的人一条活路——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换饭吃,能活得有尊严,才是最有力的反抗。
海风掠过甲板,带着玉米的清香。郑伟拿起那张告示,上面的“die”一词被阳光晒得有些褪色,但他知道,这个词和“自由人村”一起,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或许用不了多久,这里的人就会明白:最值钱的不是铁链锁着的黑奴,而是自由人手里的锄头和种子。
大副在旁边清点货物,铁矿和象牙堆了半舱,还有不少金砂。“大人,这次虽然没跟葡萄牙人合作,赚得却比预想的多。”
郑伟笑了:“干净的钱,花着才踏实。”他望着非洲西海岸的轮廓,在心里说:这片海,不该飘着铁链的锈味,该飘着玉米的香,飘着公平买卖的吆喝声。而他们,就是来播撒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