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海权初成(1/2)
琼州军港的晨雾还没散尽,海面上已腾起一层金红的光。十艘蒸汽战船列成笔直的纵队,银灰色的船身在朝阳下泛着冷光,烟囱里喷出的白汽与薄雾交融,像给舰队披上了层流动的纱。郑伟站在旗舰“云鲸号”的甲板上,身上的铠甲沾着露水,却掩不住那股久经风浪的沉毅。
“鸣炮!”他一声令下,身旁的旗手挥动红旗。刹那间,十艘战船的侧舷同时喷出火舌,三十门后装线膛炮齐声轰鸣,震得港内的海水都在颤抖。炮弹掠过海面,在远处的靶船区域炸开,水柱如银笋般拔地而起,连成一道雪白的屏障。
岸上的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他们中有渔民,有商人,有来送粮的农夫,踮着脚往前挤,想把这盛况看得更清楚。一个穿粗布褂子的少年举着木船模型,兴奋地喊:“爹!你看那船!跑得比风还快!”他爹是跑南洋的船主,去年被海盗追得差点喂了鲨鱼,此刻望着军港里的战船,眼圈红了:“有这船在,往后出海,咱再也不用怕了!”
观礼台上,十几个南洋使者看得目瞪口呆。暹罗王子手里的折扇“啪”地掉在地上,指着“云鲸号”甲板上的旋转炮塔:“那……那铁架子竟能转?”旁边的马六甲苏丹特使更直接,拽着翻译问:“这样的船,贵国还有多少?能不能……能不能卖我们两艘?”
郑伟听见了,嘴角噙着一丝浅笑。三年前,这些使者见了西洋人的帆船还点头哈腰,如今面对云朝的蒸汽舰队,眼里只剩敬畏。他想起第一次率队下南洋时,舰队里大多是木船,遇着风浪就得躲,见了海盗还得靠接舷战;而现在,这些钢铁巨舰能顶四级风浪,火炮射程三里开外,上个月在爪哇海域,三艘战船就逼退了荷兰人的七艘武装商船,连对方的船长都不得不登船赔罪。
“钦差大人,”郑伟转身对身旁的王公公拱手,“请验舰队战力。”
王公公捋着花白的胡须,笑得眼睛眯成条缝:“郑大人何须多言?咱家在京城就听说了,马六甲的海盗见了‘云’字旗就跑,波斯商队见了蒸汽船就绕道——这海面上的规矩,早就是您说了算的。”他从随从手里接过个锦盒,“陛下有旨,宣您接旨。”
郑伟整了整衣冠,率领将官们跪倒在甲板上。王公公展开圣旨,尖细的嗓音在海风里格外清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郑伟督建海军,拓海疆,护商旅,扬国威于万里之外。今封郑伟为‘静海侯’,赐金印,掌南洋七港防务,凡往来商船,皆听节制。钦此。”
“臣,谢陛下隆恩!”郑伟叩首时,额头撞在甲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他身上,铠甲的鳞片闪着光,像披了一身星辰。
起身时,王公公亲自将金印交到他手里。印身沉甸甸的,刻着“静海侯印”四个篆字,握在掌心,烫得像团火。“陛下还说,”王公公凑近了些,声音压低却带着暖意,“您在南洋建的那些商站、学堂、移民点,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静海’二字,不光是让海不兴波,更是让海边的百姓能安稳度日。”
郑伟望着港内往来的商船——有的挂着“南洋商盟”的旗帜,正准备装货去波斯;有的载着移民,要去爪哇开垦新田;还有的是送粮船,舱里堆着占城稻种,要运往刚设立的农技站。这些船见了“云鲸号”,都纷纷鸣笛致意,帆影里飘着的,都是踏实日子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