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41章 蔗糖作坊

第241章 蔗糖作坊(2/2)

目录

正午的日头最烈,蒸汽榨汁机却没歇着。李三喜爬上了望台,望着河对岸的码头——三艘货船正等着装糖,甲板上堆着空麻袋,像座小山。最前面那艘“顺风号”是去波斯的,船主特意让人加固了货舱,怕糖受潮。

“狗剩,去把那批最好的冰糖搬出来!”李三喜对着楼下喊,“给波斯的客人装船,每块都得用绵纸包好,别蹭坏了。”他这冰糖是用井水结晶的,块大透亮,像冻住的月光,在广州能卖高价,波斯商人更是愿意出双倍的钱。

算完账,李三喜揣着银袋往移民村走。路边的稻田里,有人正在收割甘蔗,独轮车装得冒尖,车辙印在红土地上,像画着串省略号。他想起刚来时,自己带着老婆孩子搭棚子,连口像样的锅都没有,现在不光开了作坊,还雇了二十多个工人,连儿子都能帮着记账了。

“李叔,您这糖卖得真好!”村口的王大娘正在晒辣椒,看见他就笑着打招呼,“我家那口子说,您这蒸汽机器,抵得上百头牛呢!”

“可不是嘛!”李三喜掏出块糖递给王大娘的孙子,“以前用牛拉碾子,榨十斤汁得半个时辰,现在这铁家伙,一眨巴眼就出来了。”他指着远处的烟囱,“您看那三十家作坊,一天出的糖,够装满五艘船,这在老家,想都不敢想!”

回到作坊时,夕阳把晾糖场染成了金红色。王师傅正把最后一锅糖倒进模子,冷却后就是方块的“片糖”,运到广州,茶馆酒楼抢着要。阿里带着两个伙计来验货,捏起块冰糖对着光看,连连点头:“good,very good!”他学着说汉语,说得磕磕绊绊,却透着真心的欢喜。

装船的时候最热闹。工人们扛着糖袋,喊着号子往船上送,“嘿哟嘿哟”的声音混着蒸汽声,像支热闹的歌。李三喜站在码头,看着“顺风号”升起风帆,心里盘算着下次该进几台新机器——听说海政司新造了能自动装袋的设备,要是能买来,效率还能再提一倍。

夜深了,蔗糖坊的灯还亮着。李三喜坐在账房里,把今天赚的银子倒进木匣,“叮叮当”的声响在夜里格外清楚。窗外,蒸汽榨汁机的余温还没散,月光照在铁皮上,泛着柔和的光。

他想起刚移民来时,有人说“爪哇的土再肥,离了老家也长不出好日子”,现在看来,这红土地不仅长出了甘蔗,还长出了比甘蔗更甜的盼头。三十家蔗糖坊像三十颗糖,把日子泡得越来越甜,连空气里都飘着化不开的蜜。

“等这船到了波斯,”李三喜摸着账册上的“五间瓦房”,嘴角又翘了起来,“就接爹娘来爪哇住,让他们看看,儿子在这南洋,真的站稳脚跟了。”

远处的蒸汽声还在“哐当”响,像在为他的念想打拍子。这声音里,藏着移民们的日子,藏着红土地上的甜,也藏着一条从爪哇到波斯的糖之路,路上飘着的香气,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说明——日子,真的越来越好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