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南洋总督府(2/2)
这天,他刚走到蔗田边,就见陈守业和几个土人在争执。原来土人见甘蔗长得好,想挖几株回去尝尝,陈守业护着苗不让动。王敬之赶紧过去,笑着对土人说:“这苗还没熟,等秋收了,送你们一捆最甜的。”又对陈守业道,“老爹,土人不懂规矩,咱教他们,别伤了和气。”
他让人取来些刚做的棉布短褂,送给土人首领:“这些送你们,以后想学种甘蔗,随时来找李三叔,管饭。”土人首领捧着新衣服,摸了摸布料,比他们的树皮裙软多了,立刻笑着摆手,让族人帮忙给蔗田浇水。
陈守业看着这一幕,心里的气消了,对王敬之说:“大人说得是,都是过日子的人,该互相帮衬。”
转眼到了秋收,甘蔗长得比人还高,青绿色的茎秆里淌着甜汁。移民们和土人一起收割,福建的打谷声、广东的号子声、土人的歌谣声混在一起,像支热闹的交响曲。王敬之站在田埂上,看着装满甘蔗的独轮车排成队往糖坊去,心里比喝了糖水还甜。
张老板的药铺前,土人排着队来买当归——他们发现这药材能治风湿,比用草药泡澡管用。裁缝铺的棉布褂子成了土人最稀罕的东西,有人用胡椒来换,有人扛着椰子来抵,账本上记满了稀奇古怪的交易。
学堂里也坐满了孩子,有移民的娃,也有土人的仔,跟着老秀才念“人之初,性本善”,声音脆得像甘蔗汁。老秀才说:“这些娃混着念书,以后就亲如一家了。”
年底时,王敬之给朝廷写了封长信,附了张《南洋垦荒图》。图上标着移民的棚屋、新开的蔗田、热闹的市集,甚至还有土人和移民一起劳作的场景。他在信里写道:“此地红土肥沃,百姓勤恳,假以时日,定能成云朝粮仓、商埠。”
郑伟收到信时,正在舟山军港检查新造的蒸汽船。他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笑着对副官说:“王敬之果然没让人失望。这南洋总督府,不只是管疆土,更是在种人心啊。”
爪哇的除夕夜,总督府前搭起了戏台,唱的是广东的粤剧,看的有移民,有土人,还有军港的士兵。王敬之端着酒杯,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突然觉得,这南洋的夜空,和老家的一样亮,连星星都像蘸了甘蔗汁,甜丝丝的。
他知道,这些从广东、福建来的移民,带着锄头和织机,带着乡音和念想,在这片红土地上扎下根,就再也拔不掉了。而这总督府的青砖,也会像他们的脚步一样,把云朝的烟火气,一点点铺到南洋的每一个角落。
戏台上演到《六国封相》,锣鼓声震天响。王敬之举起酒杯,对着漫天星光,也对着脚下的红土地,轻轻说了句:“这日子,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