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法典颁天下(1/2)
霜降这天,各州府的衙门前都腾起一股白汽——不是烧火的烟,是百姓们呵出的热气。洛阳府衙外的空地上,新立起的青石碑还带着凿子的冷意,碑面打磨得光可鉴人,上面刻着的《云朝法典》字字深刻,连“偷鸡一只,赔偿三倍,杖二十”这样的细条都写得清清楚楚。
“念!再念一遍那条!”穿蓝布短褂的张老汉往前挤了挤,烟袋锅子在手里转得飞快。他昨儿丢了只下蛋的母鸡,正愁没处说理,今早听说衙门前立了法典碑,揣着俩窝头就跑来了。
识字的秀才被围在中间,嗓子都念哑了,却越念越精神:“听好喽——《云朝法典》卷五,户律第三十六条:凡偷盗家禽、家畜者,按市价三倍赔偿,另杖二十;若屡犯,加罚苦役三月……”
“好!”人群里爆发出叫好声,张老汉的烟袋锅子“啪”地磕在鞋帮上,眼里的光比碑上的字还亮,“这不就是说,偷我鸡的那小子,不光得赔我鸡,还得挨板子?”旁边卖豆腐的王婶接话:“不光呢!你看碑上写的‘民告官,可直诉’,上次李庄的地被县丞占了,按这条,他能直接告到知府那儿去!”
石碑有两人高,分了七卷,从“田宅”“婚姻”到“诉讼”“刑罚”,连“孩童走失如何报官”“商贩缺斤少两怎么罚”都写得明明白白。刻碑的石匠特意把常用条款刻得字大些,像“欠债还钱,利不得超三分”“邻里纠纷,由乡老调解,不服再告官”,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让儿孙指着笔画认个大概。
青州府的法典碑前更热闹。刚立起来没半天,就有个穿补丁衣裳的汉子蹲在碑下哭——他是个佃户,去年被地主逼着多交两成租子,差点卖了闺女。现在看着碑上“租子不得超收成三成,地主不得私加租”的条文,哭得直捶地:“要是早有这碑,俺闺女也不用跟着俺受饿……”
旁边的老秀才赶紧拉他:“现在也不晚!你看这碑上写着‘旧账按新律改’,你去找衙役,让他们按三成租子重新算,多交的能要回来!”汉子半信半疑,却还是抹着泪往衙里走,刚到门口就被拦住——不是拦他,是衙役主动迎上来:“是来按新律算租子的吧?刚接到文书,凡符合条件的,都能登记复核。”
最轰动的是苏州府。有个绸缎商仗着和知府沾亲,常年克扣织工工钱,织工们敢怒不敢言。法典碑立起来那天,十几个织工拿着账本围着石碑,让识字的念“雇工工钱,月清月结,拖欠一日罚一两”,念完就举着账本往府衙去。那绸缎商闻讯赶来,想仗势压人,却被围观百姓指着石碑骂:“碑上写着呢!你敢抗法?”最后不仅补了工钱,还被罚了五十两银子,全分给了织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